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激流三部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339 激流三部曲

巴金著,是 《家》、《春》、《秋》三个连续性长篇小说的总称。《家》写于1931年,同年4月18日至次年5月22日以《激流》为题在上海《时报》连载,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单行本。《春》写于1936年至1938年,前10章曾在1936年6月至12月的《文学季刊》第1至第7期上发表过,1938年3月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秋》的单行本是1940年4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它们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以反封建主题著名的三个长篇。小说描述了四世同堂、“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高公馆走向哀败的过程,通过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克定以及冯乐山、张军长等形象,来揭露封建统治者腐朽反动的本质和封建礼教的虚伪。高老太爷死后,由克明支撑门户,更加无能为力,以致被气死,展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通过觉慧、淑英的先后抗婚出走,觉民等人也走向反抗,表现了新青年们的觉醒和成长,赞颂了他们的反抗斗争精神。还通过觉新、梅表姐、瑞珏、鸣凤、蕙表姐、淑贞等人的苦难遭遇和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血腥罪恶,批判否定了“不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小说结构宏伟,情节发展自然,善于用对比手法展示不同的人物个性。心理描写细腻,语言平实流畅,蕴含浓郁的革命激情。

《激流三部曲》jiliu sanbuqu

现代长篇小说,包括《家》、《春》、《秋》三部。作者巴金。写作时间从1931年至1940年跨越了整整10年,《家》1933年5月出版,《春》1938年3月出版,《秋》1940年4月出版。“三部曲”因《家》原名“激流”而得名。
作品通过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封建大家庭从没落分化到彻底崩溃的完整过程,具体生动地解剖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典型细胞。作品集中突出地暴露了以高公馆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吃人罪恶,特别是封建传统礼教对青年一代的迫害和摧残,同时热情歌颂了青年一代的日益觉醒和反叛精神,以此深刻展示了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必然衰落灭亡的历史趋势。作品塑造了高家几代人的形象,但着力描写了在时代激流冲击下高家年轻一代的思想变化。觉慧是高家这个封建旧家庭中“叛徒”的典型代表,是个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热血青年。他的反抗精神体现了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在他身上集中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觉新是全书最成功的艺术典型,是贯穿整个三部曲的中心人物。他虽然同样是一个时代青年,但所受封建传统意识的束缚更深;他虽也感受到时代新潮的冲击,但却缺乏冲破旧礼教的勇气而表现出更多的优柔寡断;他分明看到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忍,但又没有反抗和斗争的胆魄而陷入更大的痛苦徬徨之中。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做人的准则,但这些又完全屈从于高老太爷的淫威和这个家庭的利益之下,他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这个家族的兴盛,也在有意无意之中成为这个家族败落的牺牲品。觉新的矛盾心态,既反映了封建家庭的压制,也表现了他性格的软弱,但更重要的还是真实而深刻地显示出新旧时代及其思想意识的激烈冲突。因而这一形象的成功,既表现在他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更体现在他的性格所包含的极为丰富深广的时代社会内涵。
作品在艺术上充分代表了巴金创作的基本风格,全书充满激情,坦诚无遗地直露出作者的鲜明爱憎,作者经常在作品中直接倾诉自己的感情,不断加以主观评判,使作品带有较为浓烈的抒情色彩。作品人物众多,情节纷繁,但主次分明,线索清晰。全书语言酣畅淋漓,朴实无华,飞流直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激流三部曲》作为巴金影响最大的主要代表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曾经启迪了几代人的觉醒和成长。

激流三部曲

长篇小说。巴金著。写于1931年至1940年期间。包括《家》、《春》、《秋》三部。通过对一个大家庭没落分化过程的描绘,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青年一代在革命潮流激荡下的觉醒与抗争。作者以充沛的激情诅咒封建势力、歌颂了青春。语言清新自然,抒情性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优秀作品之一。

激流三部曲

长篇小说。巴金著。包括《家》、《春》、《秋》三部。开明书店分别于1933年、1938年和1940年出版。后多次再版。是巴金的代表作。小说以写1920年至1924年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分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揭示了半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必然的衰落命运,以极大热情讴歌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和与这种家庭的决裂,其中《家》的成就和影响最大。小说通过描写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专制、虚伪、倾轧、堕落、丑恶内幕和分崩离析的过程,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腐朽,强烈控诉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迫害,赞美了“五四”运动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初步觉醒和自发抗争,塑造了觉慧、觉民、琴等具有叛逆性格的青年形象,特别是以觉慧为代表。这个人物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希望。另一个代表人物,封建大家庭的长房长孙觉新则逆来顺受,在家庭中处于复杂困难的处境,反映了虽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又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青年内心尖锐的矛盾。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揭示了觉新的深刻的悲剧性,希望唤醒他们走上革命之路。觉新这个人物写得丰富深刻,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典型形象。小说中还有三个青年女子,梅、瑞珏和鸣凤,她们都具有美好的内心与外貌,却被封建礼教所吞噬。同时也刻画了高老太爷、冯乐山等封建卫道者的顽固、腐朽和伪善。《春》是《家》的续篇,主要写了淑英受其表兄觉慧、觉民和表姐琴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下,为抗婚离家出走,走上反抗之路。而另一位少女同蕙,虽与觉新相爱,却被迫嫁给恶少,郁郁而死。小说真实地描绘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残害和封建大家庭崩溃的过程,热情赞扬了青年的反抗精神。寓示了只有抗争才能迎来春天的主题。《秋》进一步展开了大家庭的衰亡和下一代精神的堕落。淑贞被父母虐待,不堪忍受跳井身亡。周枚从父命结婚后身亡。三叔克明因气而死,四叔、五叔吃喝嫖赌、挥霍无度。觉民力主分家,觉新也开始觉醒。大家庭最终分裂。觉民与琴订了婚,觉新也续娶侍女翠环。作品细腻描绘了封建大家庭内部腐朽而土崩瓦解的过程,揭露了半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秋》的结尾增添了健康、明朗的色彩,喻示着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坚定信念。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