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濮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濮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此后历代沿置。《旧唐书·地理志一》:“濮(pu)州:上。隋东平郡之鄄城县也。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濮州,领鄄城、廪城、雷泽、临濮、昆吾、濮阳、永定、安丘、长城9县。五年,废安丘、长城2县。八年,废昆吾、永定、廪城3县。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割济州之范县来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濮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濮州。旧领县5,户8628,口44135。天宝,户57781,口400648。”《元史·地理志一》:“濮州:上。唐初为濮州,后改濮阳郡,又仍为濮州。宋升防御郡。金为刺史州。元初隶东平路,后割大名之馆陶、朝城、恩州之临清,开州之观城来属。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析隶省部。户17316,口64293。领县6:鄄城、朝城、馆陶、临清、观城、范县。” 濮州州名。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濮阳郡置。州治所于鄄城(今鄄城北旧城)。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其域相当于今鄄城及河南濮阳南部地区。为当时山东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要地。其后辖域屡有变动。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