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器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火器营清代军队名。火器营掌用火枪、火炮作战技艺及其武器。《清史稿·职官志》: “火器营: 掌印总统大臣1人,总统大臣无员限。内外营翼长,(正三品); 署翼长营总,(正三品); 各1人。营总各3人,鸟枪护军参领各4人,(正三品); 副参领倍之,(正四品); 署参领又倍之 (从五品); 鸟枪护军校,(正六品); 蓝翎长,俱各112人。协理事务翼长、署翼长、营总各1人,鸟枪护军参领4人,委署参领上行走10人,笔帖式16人。总统掌教演火器政令。遴满、蒙兵习其艺者别为营。分内、外,以时较试。其御河旁1营,兼督水军习楫櫂。巡幸则备扈从。翼长各官掌分辖训练。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设汉军火器兼练大刀营,置总管、翼长各1人,设协领、参领旗各1人,操练尉、骁骑校各8人。三十年,始设火器营,置鸟枪护军参领16人,鸟枪骁骑参领24人,鸟枪骁骑校112人,简王、公、大臣领之。乾隆二十八年 (公元1763年) 改置营总、鸟枪护军参领,旗各1人,副护军参领各2人,委署护军参领各4人,护军校蓝翎长各28人。三十五年,以副护军参领8人兼司炮位。并增正副翼长各1人。三十八年,遴护军校10人为委署参领上行走。” 火器营清代禁卫军之一。为专门操演火器的兵种。火器有鸟枪、子母炮。火器营最早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选调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士兵另组为营。额定满洲、蒙古八旗每佐领出鸟枪护军六人,炮甲一人。共计有七千八百多人。城内为内火器营,习鸟枪与子母炮。城外为外火器营,专习鸟枪。统领火器营的为掌印总统大臣一人,总统大臣若干人。 火器营清代禁卫军之一。康熙三十年 (1691)置。于八旗中挑选善于使用火器之官兵组成。营兵有鸟枪护军 (使用鸟枪) 和炮甲 (操用子母枪) 两种。员额约有近8000人,分驻京城内外。分内外两营,内火器营置于城内,又分枪、炮二营; 外火器营置于城外监靛厂,专司鸟枪。设掌印总统大臣1人,总统大臣若干人,掌内外火器政令,由蒙满王公或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护军统领等兼任。下设协理事务翼长1人,署翼长营总3人,鸟枪护军参领4人,笔帖式8人。内外火器营分设翼长,署翼长营总、鸟枪护军参领等官职,分掌内外火器营训练之事。火器营官兵除操练火器外,还要练习弓箭步射和骑射。其主要职责为掌皇帝的守卫扈从。 火器营清代禁卫军之一,即操演火器的军队。康熙三十年(1691)设。火器有鸟枪和子母炮。营兵有鸟枪护军与炮甲两种,额定满族、蒙古每佐领下鸟枪护军六人,炮甲一人。分内外二营,在城内的为内火器营,分枪、炮两营。在城外的为外火器营,专习鸟枪。共有鸟枪护军五千二百多人,炮甲八百八十人,养育兵一千六百五十人,总数为七千八百多人。分别定时训练,除操演枪、炮之外,并操演步射、骑射及各项技艺。有掌印总统大臣一人、总统大臣若干人(由王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内派充)。下设翼长、署翼长、营总等分掌内外火器营训练之事及办理章奏文移事务。 火器营清代京军之一。康熙三十年 (1691) 置,掌皇帝的守卫扈从,设有总统大臣管理。全营均练习火炮。士兵由八旗满洲、蒙古各佐领下抽调,有鸟枪护军和炮甲两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