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灰色系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灰色系统grey system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知信息的系统。它是从黑箱、灰箱理论发展而来。黑箱泛指除输入输出信息外,内部结构和参数均为未知的系统;灰箱则指部分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系中国邓聚龙于1982年首先提出。主要内容包括: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即灰色系统模型(GM模型)通过语言模型→网络模型→量化模型→动态模型→优化模型五步建立;灰色因素的关联分析理论,即采用关联度、关联极性和关联序等概念和方法,分析比较灰色系统中时间序列之间的关联关系;灰色系统预测理论与方法,即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将灰色量(随机变量)变成生成数,进而得到规律性较强的生成函数作为预测数据;此外,还有灰色系统的决策与控制方法,灰色系统的分析方法等。灰色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已被用于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系统,在农业区划、气象预报、经济预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灰色系统亦称“灰色控制系统”。灰色系统理论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先在国际上提出。所谓灰色系统,指既含有已知信息 (称白色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 (称黑色信息)、或非确知信息 (灰色信息) 的系统。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都是灰色的,其本质和机制、运动形式和规律及因果关系等都不是暴露无遗的,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也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该理论是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系统的产物,也是自动控制科学与运筹学的数学方法相给合的结果。灰色系统能根据少量的已知的信息或参数,运用一定的数学手段,从整体、边界对复杂系统作综合研究,构造出尽可能完善的模型,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为决策研究服务。其研究对象很广,包括“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工程技术系统”、“农业系统”、“生态系统”,“生命系统”、“能量系统”等,它适用于分析有较大影响的那些因素,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影响,或影响虽存在,但不必深入研究的因素,则不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处理。目前,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用灰色参数、灰色方程、灰色矩阵等对未来进行预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中,作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贡献,引起国内外注目。其作用是: 总结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规律,使之更加完善,深化,可以获得新的控制系统; 有助于促进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量化研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