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烈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烈女

中国封建时代以女子守贞为正,故以遇难不屈,威逼不从、义不受辱、慷慨死去的女子(未嫁或既嫁)为烈女。有关烈女的记载在正史大概从汉以后,宋、元、明、清所记烈女最多,一方面由于贞节守义的理学宣扬越来越推崇死节的道德,另一方面战乱频仍,女子受辱而死亦是越来越多。有妇人作诗以记烈女曰:“我质本瑚琏,家庙供苹蘩。一朝婴祸难,失身戎马间,宁当血刃死,不作袵席完。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见《宋史卷四六○·列女二》)《明史·列女三》中也说:“贼至不死,非节也;死不以时,非义也。”许多的妇女受传统的贞节观念的影响,盲目地以死明节,亦称为烈女,以其死得烈也。

烈女

旧方志门目。“烈女”指重义轻生或为保全贞节而死的女子。明嘉靖《太平县志》人物志前谓:“入志列女皆以朝廷旌表为凭,不可妄作。”清顺治贾汉复纂修的《河南通志》有“烈女”目。由“列女”衍写而名。

烈女

封建社会对遇难不屈、威逼不从、义不受辱、慷慨捐生未婚女子的称谓。据《明史·列女传》载:“蔡烈女……少孤,与祖母居。一日,祖母出,有逐仆为僧者来乞食,挑之,不从。挟以刀,女徒手搏之,受伤十余处,骂不绝,宛转死灶下。”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后,更大力鼓吹妇女贞操观,除坚决反对寡妇再嫁外,尤其看重“处女贞”。致使弱女子一旦被外来强暴玷污,就只有一死。因此,宋后正史的《列女传》中,不但有“烈妇”,还有了“烈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