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烧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烧纸鄂伦春语称 “布乔布义都乔孙达拉格楞”,意为“为死者烧纸”。旧时鄂伦春族的一种葬仪。人死三年之内逢周年、清明节都要举行追念仪式,以一周年供祭为最隆重。祭祀形式各地不尽相同。届时死者的亲友前往致祭, 所带祭品由主持人收纳登记。仪式多在下午举行。一般先在居住的*仙人柱前临时搭一仙人柱, 在“玛路”席上安放被褥和枕头等, 以象征死者安息之处。“玛路”前置一桌供祭品。亲友分为男女两行, 依辈分列坐供桌之前, 家属另立一行。先由司仪人向供桌上的灵位致祭词, 然后举杯向火堆上洒一点酒,以祭火神,余酒自饮。此时,祭祀者或哭泣,或劝慰。随即主持人当众宣读各个亲友捐送祭品的名称和数量。然后带领死者家属轮流向亲友敬酒,大家纵情畅饮和欢叙,直至次日黎明。最后, 亲友和家属一起前往死者坟墓告别, 方为结束。解放后已逐渐消失。 烧纸是一种娱神求仙、祛瘟免灾的巫舞。流传在蓬莱一带。舞者3男,为首的称坛主,各持一把扇形单皮鼓,边击边舞。其程序为:叩拜仪式——迎神——丰灯——唱小戏——搬天神——拜亡人——唱小戏——送神。从日落一直表演到第二天日出为止。戏有“劈山救母”、“休丁香”等。曲调有五棒鼓、悲腔等,动作有靠山鼓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