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烽燧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烽燧

古代边塞用来候望敌情和报警之亭燧;也指边塞报警的信号。始于周代。汉代,燧为边塞行政系统中最基层的单位。一般相隔数里置一燧。每燧有燧长一人,燧卒三四人。燧上有部(长称候长),部上有候官(长称候),候官隶于都尉府。亭燧报警信号,白天为举烽或燃积薪,夜间举炬火和焚积薪,有时还用表、烟、鼓等辅助。所以,古人常称边塞报警的信号为“烽火”、“烽烟”。发现敌情时,根据敌人的数量和入侵情况等,发出相应的信号,然后由各燧依次传递(举烽或燃积薪等),以达都尉府。烽多用缯或布制作,报警时用设在高台上的桔槔或辘轳将其举到空中,使远处得以看到。天黑后举炬火,大概仍用白天举烽的工具。广义的烽也包括炬火。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