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ran
(一)代词,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相当于“如此”等。如:❶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然”句: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❷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雅量》“然”句:人问他,回答说:“树在路边还有很多果实,这一定是苦李。”取下来一看的确如此。) (二)连词,用于两个分句的后一分句前,或两个段落的后一段落前,表示转折,相当于“然而”“但是”等。“然而”“然且”“然则”义略同。如:
❸谢太傅道安北“见之乃不使人厌,然出户去不复使人思”。(《世说新语·赏誉》“然”句:谢太傅说安北是“见了他也不让人讨厌,然而出门去不再让人思念”。)
❹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世说新语·排调》“然”句:王丞相枕着周伯仁的膝盖,指着他的肚子说:“你这里头有些什么?”回答说:“这里头空洞无物,但是能容得下你们几百个人。”)
❺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史记·商君列传》“然”句:商鞅又谒见孝公,阐述得更透彻,可是仍未中孝公之意。)
❻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孟子·公孙丑下》“然”句:知道他不行,然而还要来,那就是孟子贪求富贵。)
❼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庄子·秋水》“然”句:那事不能实行是很明白的了,可是还说个不停,这不是愚蠢就是说谎。)
❽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荀子·荣辱》“然”句:显贵地成为天子,富足地拥有天下,这是人情共同希望得到的,可是顺从人的欲望,时势不能容许,物质也不够使用。)(三)语缀,用于其它字后构成状语,可根据上下文义译出;或与前面的“如”“若”一起构成“如…然”“若…然”,相当于“象…似的”。如:
❾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靖节先生集·桃花源记》“然”句:又往前走了几十步,通畅明亮。)
❿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巳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世说新语·言语》“然”句:桓公北征时,经过金城,看见从前在琅邪作郡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那么粗了。感慨地说:“树尚且如此,人怎能不老?”攀着树枝手拿枝条,老泪纵横。) (11)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礼记·大学》“然”句:别人看自己,象看见了自己的肺肝似的。) (12)山见 (xian) 水中若柱然。(《水经注·河水》“然”句:山出现在水中象柱子似的。)(四)副词,表示同意对方的意见,相当于“是的”“对”。如:(13)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战国策·赵策三》“然”句:鲁仲连说:“是的。那么,魏国对秦国来说,就象是仆人吗?”辛垣衍说:“是的。”)(14)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庾大笑曰:“然。”(《世说新语·识鉴》“然”句:〔褚太傅〕指着孟嘉说:“此君稍稍与人不同些,恐怕就是孟从事吧?”庾太尉大笑着说:“对。”)容rong 副词。(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对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的测度,相当于“或许”“也许”等。如:❶诸王子多在京师,容有非常,宜亟发遣各还本国。(《后汉书·杨厚传》“容”句:各位王子大多在京城,或许有反常的天象变化,应该赶快打发他们回到各自的封国去。)
❷凡稻最佳者九穰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天工开物·攻稻》“容”句:最好的稻谷九成是饱满的,一成是不饱满的。倘若风雨不调,耕耘不及时,那么六成饱满四成不饱满的情况或许会发生。)
❸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世说新语·方正》“容”句:何至于这样?他们也许不知道呢。) (二)用于动词前,表示反诘,相当于“难道”。如:
❹盖郑詹来而国乱,四佞放而众服。以此观之,容可近乎? (《后汉书·杨秉传》“容”句:郑詹从齐国到鲁国,鲁国就混乱衰败,舜流放了瓘兜、共工、鲧、三苗等四个凶族,百姓就归服了他。由此看来,奸佞凶暴的人难道可以亲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