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爬山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爬山调流行于内蒙古西部的山歌歌种。当地亦称山曲。旋律比信天游起伏更大、常有的八度以上的大跳,甚至达到十一度大跳。节奏自由漫长,结构与调式,大体与山西“山曲”相似。 爬山调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的山歌体民歌的总称。由于这一地区是蒙、汉混居区,所以它包含有蒙、汉两种音调,音乐大都高亢粗犷,悠扬开阔,但因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各地又有不同的特点。如河洛调、中滩调、后山调,后套调,船歌等。总的来看,可分两类: 平原区的音乐进行较平稳,节奏较规整,歌腔较短; 山区的音乐进行多跳进,节奏自由多变,歌腔悠长,挺拔。爬山调曲体简洁、短小,多以重复性的上下句为主、呈呼应、问答关系。曲调以五声或六声徵调式运用最广,宫、商、羽调式次之。唱词即兴编唱,多是所见所闻。语言精炼,感情真切,纯朴自然,常用比兴、直叙、夸张等表现手法,也多是上下句结构,以七言体为基础。但由于叠字和衬词的运用,使规整的七言体节奏活跃、韵律明快,起伏多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独特的地方风味。另外,为了增强词、曲的表现容量和艺术感染力,还常运用 “加垛” (在上下句基础上,运用排比句和反复同一乐汇,来扩大曲体)的手法。演唱形式分室外、室内两种,多独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