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爬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爬竿民间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亦作 “拔高”、“缘竿”。以身体附着于长竿,双手握竿,交替上移,身体一伸一屈地向上攀援。爬竿源于古代的生产劳动和军事活动,在汉代出现了作为体育娱乐活动的爬竿。元代竿的爬法已有了数十种之多,可手握腿攀,也有只用两手的; 有的竿能高达几十尺,仅靠手臂之力攀上顶端,还可做各种动作,然后腹部贴竿而四肢离竿,猛地坠落下来,到底才抓住竿子跳到地面,技勇两佳。 爬竿Pagan爬竿又称拔高,是一种身体附着于长竿向上攀援的中国民间体育活动。爬竿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一种特殊的娱乐健身活动,如广西苗族过节时举行这种爬竿比赛:在空地立起一根光滑的长竿,顶端缚红绸等物,凡能爬到竿顶取物到手,并且下竿时头朝下接近地面时又能迅速跳下站稳的男青年,会受到人们的赞赏,并成为姑娘们爱慕的对象。现今一般的爬法是手握垂直而立的竹竿或木竿伸屈肢体而上,或用双腿夹竿,或用脚掌蹬竿,手脚协调配合,臂力较强者可两脚悬空,只用双手攀援。特别长的竿,可数人同时爬,亦可立若干根竹竿比赛,以最先到达顶端者为胜。此项目对发展青少年的上下肢的力量及协调性是十分有益的。 爬竿杂技节目。渊源于汉代的“寻橦”。从置竿的形式上区分,大致有三种形式:1.立金属长竿于地,演员(一人或数人)在竿上端表演各种惊险动作;2.在演员肩上立竿,称为“杠竿”或“夯竿”;3.将竹竿顶在头上,叫作“戴竿”或“顶竿”。 爬竿亦称“爬花竿”、“爬坡竿”。苗族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流行于贵州和云南部分地区。活动方式:在坡场中心竖一高五六米或十几米的光滑的竿子,上挂一葫芦酒和一块肉。爬竿时,上、下的动作有不同的要求,上时头朝上,手脚交替运动,身体不能贴竿。下时头朝下,脚朝上,接近地面时翻筋斗而下,头不能着地。能完成规定动作而又速度快、动作优美者可获得竿上的酒和肉,同时还能得到族人的尊重和姑娘的爱慕。有的地区爬竿时还要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口吹芦笙,身体上下翻腾,时而头朝上,时而头朝下,循环往复,直达竿顶,十分惊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