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牛街清真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牛街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位于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牛街。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 (996),元明清曾进行扩建。明成化十年 (1474) 敕名“礼拜寺”,故又称“明寺”。整个建筑以大殿为主体衬以楼堂厅室,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大殿南北五楹,东西三进,纵深十余丈。殿内拱门成排; 玻璃灯罩和串珠组成的吊灯,缀满殿顶; 正面的壁龛上陈放的木雕镏金库法体《古兰经文》,笔法苍劲有力; 天花板和四壁彩绘山水、花卉; 18根立柱上以粉贴金绘成莲花图案; 门窗雕有阿拉伯文《古兰经》文及赞颂词; 殿后高起六角攒尖亭穹窿,系宋代藻井; 地板上满铺浅绿色地毯,可容千余人礼拜。望月楼借寺门起建,平面呈六角形,顶周围饰以门窗,窗外雕廊环绕,顶覆黄色琉璃瓦,每年斋月阿訇即率众登楼观月。宣礼楼在大殿前方,是一座歇山顶重檐方亭建筑。从前“穆安津”每天定时登楼召唤穆斯林礼拜,故又称“唤醒楼”。南北讲堂各五间,南为“阐一堂”,北称“善庆堂”,阿訇在此讲学传教。对厅,又称七间房,建于明正统七年 (1442),是聚会议事之处。大殿南端的沐浴室称为“涤虑处”,是穆斯林洁身净心的地方。寺内有两座“筛海坟”,据原存墓碑载,系宋末元初来寺讲学的波斯人艾哈迈德和布哈拉人阿力之墓。

牛街清真寺

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建于辽统和十四年(996年),明正统七年(1442年)和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重修。面积不大,但建筑集中对称。主要有礼拜殿、邦克楼、望月楼、碑亭等。礼拜殿坐东朝西,由三个勾连搭式屋顶和一座六角攒尖亭式建筑组成,左右衬以抱厦,古朴宏伟。邦克楼又名宣礼楼、唤醒楼,为重檐歇山方亭建筑。望月楼平面呈六角形,是伊斯兰教寺庙中特有的建筑。寺内保存有一批重要文物和碑刻,有的距今已700多年。每当伊斯兰教重大节日,北京的许多穆斯林便集会于此,进行各种节日活动。它在与伊斯兰国家的宗教界友好往来中有重要地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