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牛顿环实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牛顿环实验niudunhuan shiyan

一种薄膜的双光束等厚干涉实验。1675年,牛顿首先观察到这种干涉,但是牛顿没有把它看成是光波的干涉。虽然这样,他还是从这个现象中认识到光具有周期间隔,红光的周期间隔最大,而紫光的最小,这种间隔概念类似于波长。一块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很大,把它放在一块玻璃平板上,凸球面和平板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变化的空气薄膜。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从透镜球面和玻璃平板表面反射的两束光产生干涉。干涉图样为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圆心在接触点O处,这种干涉条纹称作牛顿环。考虑因反射而附加半个波长的光程差,中心O点为暗点。若球面半径为R,则明条纹的半径为,暗条纹的半径为


测出某一亮(暗)环的半径γm和从它向外数第k个亮(暗)环的半径γm+k,可算出光的波长λ=(γ2m+k-r2m)/kR。在磨制光学元件表面时,可将凹凸与标准面相反的透明模具放在被加工面之上。若加工符合要求,两者严丝合缝,用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将看不到干涉条纹;否则两者之间形成空气薄膜,用单色光垂直照射时,便可看到类似于牛顿环的干涉条纹,从这些干涉条纹的状况可判断如何继续加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