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牲牢之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牲牢之制古代王朝祭典中用牲口作祭品的规制。充当祭品的牲口一般为牛、猪、羊。祭典举行之前,均须洗涤,时间为 “大祀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同类牲口必须准备一正一副,如牛,祭典前须准备两头,其中一头为正,另一头作为备用。若正牛有创病、或在“省牲器” 时鸣叫,则以副牛代替。凡牲牛死,须瘗埋。牲口的宰杀在祭日未明的十五刻,由太官下令,宰人以鸾刀屠割,由祝史以豆敛盛毛血。牲肉的具体分法是: “肉载以俎,皆升右胖体十一: 前节三,肩、臂、臑;后节二,肫、胳; 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二,正肋一,短肋一,皆并骨”。如果祭典中用太牢,则加酒二斗,脯一段,醢(肉酱) 四合; 如用少牢,酒减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