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医妇科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医妇科学

中医学关于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妇女特有疾病诊疗规律的专门学科。由于妇女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过程,因而在病理上就产生了经、带、胎、产、乳及妇科杂病等特有疾病,不同于男子。因此中医妇科学的内容,除了以上关于妇女解剖特点、生理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论述外,着重阐述妇科病因病机特点、诊法与防治规律,以及月经病、带下病、妊娠产后病和妇科杂病的诊治方法。此外,为满足妇女防治疾病和育儿的需要,对于中老年妇女及婴幼儿常见疾病的诊治知识,也做一般介绍。中医妇科学的起源甚远。殷商甲骨文就有妇女特有疾病的记载;战国时期秦越人曾从事“带下医”(妇科医生)。著于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妇女的发育阶段、生殖机能盛衰,以及月经、胎孕生理进行了深刻论述,并记载了多种妇科疾病的诊治方法,为中医妇科学奠定了基础。其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等医著均列专章论妇科疾病。及至唐代昝殷第一部产科专著《产宝》、宋代陈自明集妇科大成之作《妇人良方大全》后,妇产科著作相继问世,逐渐形成理论和疾病诊疗的完整系统。此外,宋代太医局将产科列为临证专科,并设有产科教授,但妇科其他疾病仍包括在大方脉(内科)内,延至清代才合为“妇人科”,又称“女科”。建立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中医妇科学,不仅有其完整理论,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妇女的保健做出了巨大贡献。近数十年来,对中医妇科学的文献,临床和实验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引起国内外的重视;中医妇科学也必然以其卓越疗效和理论研究突破为人类健康做出新贡献。

中医妇科学

中医学分支学科,以中医理论及方法研究妇女特殊生理和特有疾病防治的临床学科。成都中医药大学该专业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省级重点学科。有月经周期调节机理与月经疾病、产后生理及产后疾病、卵巢功能早衰及老年妇女疾病、不孕症等主要研究方向。学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出版大型参考书 《中医妇科学》。学术带头人刘敏如教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医妇科学
主要责任者: 尤昭玲,袁家麟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1305 千字
页码: 1-730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R271.11
装帧: 精
语种:中
定价:74.00
出版时间:2005-03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国传统临床医学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国传统临床医学丛书之一,共收录115条词条。
被引频次:281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