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独尊儒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独尊儒术Duzun rushu

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汉初, 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 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当时, 儒家学说虽从秦代的摧残压抑中逐渐复苏, 但并未得到重用。武帝即位后, 社会经济已有很大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 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也逐渐加重, 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 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 汉初所奉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的需要, 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 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汉武帝开始提倡儒学,“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而延聘 “儒者数百人”, 引起天下学士“靡然向风”(《汉书·儒林传》)。元光元年(前134), 武帝召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 亲自策问,得董仲舒所上“天人三策”。其中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提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 受到武帝的称许。元朔五年(前124), 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同年, 武帝又批准为五经博士官置弟子员50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 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此后, 公卿、大夫、士吏都为文学之士, 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儒学得到了独尊地位,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独尊儒术

公元前140年,儒生董仲舒上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因和汉武帝谋求思想文化统一的构想相吻合,故得到汉武帝的支持。前136年,西汉太学设《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不久,丞相公孙弘建议“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从此,西汉朝廷以儒家经典学说作为正统思想,教育贵族地主子弟,选用官吏也以是否通晓儒家经典作为标准,朝廷的公卿、大夫等官多为文学之士操持。独尊儒术,对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思想基础。当然,这样作某种程度上也箝制了人们的思想。

独尊儒术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董仲舒建议独尊儒家学说,罢黜诸子百家,只有通晓儒家学说的人才能做官,借以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接受其建议,在太学专设五经博士,用儒家经典教育贵族子弟;选用官吏,也以儒学为标准。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