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食肉猛兽,原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汉书·西域传》载,*乌弋山离国 “有桃拔、师子、犀牛”。《后汉书·西域传》也有*大秦国狮子伤害行旅的记载。现在仅印度古吉拉特邦自然保护区还有数百头亚洲狮。中国最早称狮为狻猊。《穆天子传》中有“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的记载,《尔雅·释兽》也有“狻麑”的条目。狻猊和狻麑,是粟特语或巴比伦语的音译,而师子、失儿、狮子则是东伊兰语和波斯语的音译。自此,狻猊、狮子成了汉语中最早的外来词。东汉班超通西域之后,安息(今伊朗)于章帝章和元年(87)遣使献狮子,以后西域各国向历代中原王朝献狮不绝。中国人民视狮子为吉祥动物,石雕雄狮以及狮子舞遍及中国大地和各地人民之中。

狮shiPanthera leo

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猫科。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又称“非洲狮”。雌雄兽具有很大差异。雄狮体魄雄壮,体长1.7~1.9米,尾长0.9~1.05米。体重150~250公斤。头大,从头部至颈部有长鬣。雌狮躯体较小,体长1.4~1.75米,尾长0.7~1.0米,体重120~180公斤。头、颈部无鬣。体毛通常为黄褐或暗褐色,尾端有长的毛丛。栖息在树林稀少的沙地平原,它们的领界是以走过并留下的气味为标记,不允许外来者侵入。一般以1个家族成员在一起活动,和睦相处,雄狮也能照看幼仔,极少伤害。通常在拂晓捕食,黄昏饮水,以羚羊、斑马、长颈鹿等为食,一般饱食后即不再捕杀其他动物;遇有旱灾缺食而导致饥饿时,也袭击家畜和人。如1984年,坦桑尼亚即曾发生严重狮害。每产2~4仔,哺乳约半年,经2.5~3年开始成熟。皮可制革;另有一种是生活在南美洲的美洲狮(Felis couguar),体大如豹,外形如狮。雄性体长1.7~2.7米,体重70~100公斤。幼体有黑斑,成长后黑斑消失,呈浅灰棕色。栖息在热带森林、草原、沼泽和干旱沙漠等多种环境。喜独居,仅在生殖期雌雄兽才一起生活约2周。母兽在山洞中或隐蔽处产仔,幼体均由母兽哺育和保护,不允许雄兽接近,直至幼体能独立生活。善跑,时速在60公里以上。直上跳跃可达7米高。能爬树。以鹿、野兔和松鼠等为食。美洲狮俗称“山狮”。


图413 狮
1.美洲狮 2.非洲狮

狮Shi

也叫非洲狮,食肉目猫科动物,学名为Pathera leo。体型庞大,体长近3米,体重200—250公斤,是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种类。身体上的毛短而有光泽,大多呈灰褐色,尾巴末端有一丛长的黑毛。与猫科的其它种类不同,在狮的身体上没有明显的花纹或斑点。雌、雄狮在外形上有十分显著的区别:雄狮的颈部和肩部披有黑褐色的长鬣毛,而雌狮则不具有鬣毛。在许多年以前,狮曾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但目前仅见于非洲的热带草原。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小溪旁或砂砾地中,白天和夜晚都可捕捉猎物,主要捕食对象为各种羚羊、斑马、长颈鹿以及一些人类饲养的家畜。常以家庭为单位生活。每个家庭以一头成年雄狮为统治者,另有一两只地位较低的雄狮及几头与雄狮有亲缘关系的雌狮和幼狮。群体大小一般在5只左右。有时,狮不亲自去捕食,而是将正在进食的豹或鬣狗赶走,以享受这些动物留下来的食物。在狮群内部,食物由所有成员来分享,喝水时常轮流替换着去,以便留下几头狮子来看守食物。繁殖方式为胎生。每胎产2—4仔。幼仔的身体为棕褐色,带有像豹子一样的花斑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毛色逐渐变浅,斑点也逐渐消失。待长到3岁时,幼年雄狮的身上开始长出长鬣毛。
狮是一种大型的猛兽,是各大动物园的著名展览动物。在动物园中,它常与老虎饲养在一个地方。例如,在北京、上海等动物园都建有供游人观看的狮虎山。

狮lion

Panthera leo (L.),又称狮子。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现生种群主要分布在非洲;原产于亚洲伊朗、伊拉克和阿拉伯一带者恐已灭绝,今仅有少数残存在印度西北部。雄狮自2岁以后,颈部披以鬣毛,并垂及肩、喉和前胸。雌狮无鬣,且其体重比雄狮略小1/3。两性尾部均有1个黑色毛团。通体棕黄色,耳背黑色。栖于疏林草原、树林或半荒漠环境中。雌雄及幼狮共营家族生活,雌雄共同出猎,捕食诸种羚羊、斑马,有时也袭击长颈鹿、野牛和野猪等。能常年繁殖,怀孕期100~110天,每胎2~5仔。2.5~3岁达性成熟。寿命20~25年。本种之亚洲亚种(P.l.persica)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雄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