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猫头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猫头鹰maotouying

鸟纲,鸱鸮科鸟类的俗称。通称鸮或枭(xiao)。种类较多,约136种。我国约有23种,常见的种类有小型的普通角鸮 (Otusscopu)体比鸽略小,上体褐色,有黑色和黄褐色斑,下体淡褐色,有暗色小纵纹。嘴短而钩曲,眼圆,向前直看,头顶有2撮直立耳羽,好似两个耳朵,面部羽毛排列成“面盘”状,头部像猫,脚上具有钩爪,似鹰爪,故称“猫头鹰”。夜间活动,以鼠类为食,也吃昆虫;大鵰鸮(Bubo virginianus),俗称大角猫头鹰,为鸮类中最大而凶猛的种,多栖居森林深处,夜间活动。常居住鹰或乌鸦的废弃旧巢,或居峭壁山洞中;长耳鸮(Asio otus),上体黄褐色,有密集黑褐色斑点,下体淡色,有黑褐色纵纹,耳羽长,头部宽大而灵活,能旋转270°角,耳孔大,听觉灵敏,双脚健壮,外趾能反转,使4趾成2前2后,栖息平原森林树枝上,或低山空旷草丛地带,多于黄昏后活动,飞行时无声,以鼠类、小鸟、昆虫为食;短耳鸮(Asio flammeus)外形似长耳鸮,但羽毛颜色较浅,下体色更浅,具有“十”字形黑褐色斑纹,耳羽较短,栖于平原、草原、耕地,白天可于平原或沼泽地带见到,常伏于草丛间,以昆虫为食,夜间以鼠类为食。猫头鹰均为农业益鸟,勿因貌丑、鸣声凄厉而厌恶,应大力保护。


图360 猫头鹰

猫头鹰Maotouying

鸮形目鸟类的总称。体色大多为黑褐色,常由放射状羽毛构成十分显著的“面盘”。全身体羽柔软稠密,在飞行时不发出声音。耳部多具长羽,听觉十分敏锐、眼大,位于面盘的前面,瞳孔能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视力发达,适于在夜间活动。嘴坚强并弯曲成钩状,基部具有蜡膜。尾短圆,由10—12枚尾羽组成。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有羽毛。具有四趾,二趾朝前一趾朝后,另一趾(即第Ⅳ趾)能前后转动。趾端具有十分锐利的爪,适于抓捕猎物。
猫头鹰是夜行性鸟类,由于它们外形丑陋,鸣声凄厉,过去一直被人们当做是“不祥之鸟”。实际上这是一种迷信的看法。事实上,猫头鹰是著名的益鸟,善于捕捉老鼠。有人曾经估计,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可以吃掉1 000多只老鼠,如果按每只老鼠在一个夏季糟蹋一公斤粮食来计算,则相当于为人类保护了1吨粮食。因此,对猫头鹰应大力予以保护。

长耳鸮


猫头鹰共有133种,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有26种,比较常见的种类有长耳鸮、短耳鸮、红角鸮、鵰鸮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