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玉佩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大件长3.5厘米。1973—1974年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第四文化层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玉质为青绿色,形似环状器折断而成。一件弧度较大,一件弧度较小。通体琢磨光洁。两玉佩的一端均有一穿孔,可穿绳系挂,是我国最早的玉璜形佩。河姆渡文化见“猪纹陶钵”条目。 玉佩yùpèi省称“佩”。玉制的佩饰。多用作装饰,或系之于带,或系之以裙。玉佩,有单件的,如玦、璧等;亦有组佩,如杂佩等。《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汉书·张敞传》:“君母出门则乘辎軿,下堂则从傅母,进退鸣玉佩,内饰则结绸缪。”《后汉书·明帝纪》:“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屦以行事。”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诗:“鸣玉佩兮登降,列金觞兮献酬。”宋梅尧臣《天上》诗:“紫微垣里月光飞,玉佩腰间正陆离。”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缥缈,玉佩丁冬。” 玉佩古代贵族所佩带的玉饰。又叫“佩玉”。即在外衣腰的两侧各佩一套,每套玉都用组(丝绳)串联,上端是“珩”(衡),这是一枚弧形的玉;珩的两端各悬着一枚 “璜”,这是半圆形的玉; 中间缀有两片玉,叫“琚”和 “瑀”; 两璜之间悬着一枚玉,叫 “冲牙”。行时冲牙与两璜相撞击,发出有节奏的叮当之声,铿锵悦耳。若玉声乱,则有失礼仪。佩玉有质地的讲究,以此显示佩者身份的尊卑贵贱: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玫而缊组绶。因此,“君子无故,玉不去其身”。 战国金链舞女玉佩 玉佩佩戴玉佩要应人而异。白皮肤的人可以佩戴任何式样的玉佩,更能衬出优雅高贵的气质。黑皮肤的人应佩戴丝条较粗,色彩较暗的玉佩。许多玉佩都具有“光电效应”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协调人体各部分机能,促进人体的健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