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搔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玉搔头玉簪。《西京杂记》卷2: “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刘禹锡《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白居易《长恨歌》: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张泌《浣溪沙》: “钿筝罗幕玉搔头”。成幼文《谒金门》: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由此足见其有名。 玉搔头一名 《万年欢》。戏曲。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作于顺治十二年(1655)冬。演明武宗微行大同,托名威武将军幸妓女刘倩倩,临别倩倩赠玉搔头为信物。武宗归途失玉,迎娶时因无信物,倩倩力拒不从,获罪遁逃。其玉则被纬武将军范钦之女淑芳所得,武宗并娶二女为妃。有清初《笠翁十种曲》刊本,康熙中世德堂刊刻《笠翁传奇十种》本。 玉搔头yùsāotóu也作“玉搔”。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宛转倾罗扇,回旋堕玉搔。”张祜《病宫人》诗:“四体强扶藤夹膝,双鬟慵插玉搔头。”武元衡《赠佳人》诗:“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元张可久《闺情》曲:“香罗带束春风瘦,金缕袖,玉搔头,生红色染胭脂绉。”陈深《虞美人·题〈玉环玩书图〉》:“玉搔斜压乌云堕,攲枕看书卧。”清郑燮《扬州》诗:“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 玉搔头清李渔 (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写武宗将朝中之事委托于许进父子,而与江彬微服到大同。临幸妓女刘倩倩,假名威武将军。临别,以玉搔头做为信物,回来途中把它丢失了,为威武将军范钦之女所得。当武宗遣内侍去迎接刘倩倩,而倩倩力拒不从。惧而逃走,乃误抵范钦之署。范钦将倩倩收为义女。范女淑芳,赴父任所,遇宁王乱兵,从者冲散,道次饶州,是时武宗失倩,方绘图悬购州役,睹钦女面貌酷似,以闻于守,武宗南征叛藩,驻跸金陵,州守具奏,送女至行在。范钦旋亦知帝欲购倩倩,亦送倩倩至。武宗遂两纳为妃。此剧本事为明武宗朱厚照临幸妓女刘倩倩和威武将军范钦之女淑芳的史实。但作者凭空虚构者甚多。此剧写封建皇帝的风浪韵事,揭露了封建皇帝荒淫腐朽,有一定意义。有清初刊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