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导276—339字茂弘,晋琅邪临沂 (今山东临沂之北) 人。家世大族,父镇军司马王裁。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袭祖爵即丘子,参东海王越军事。其时司马睿为琅邪王,与导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怀有兴复之志。睿也很器重导,俩人情同挚友。不久,司马睿出镇下邱,请导为安东司马。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没有一个人前来参见,王导很担心。为了提高睿在当地民众中的威望,他们利用三月上已观禊的机会,让睿乘肩舆,具威仪,导及从兄王敦等皆为骑从。江南望族见此情景,都很惊惧,于是相率拜于道旁。王导又建议首先招引当地望族顾荣、贺循出来作官,以结人心。其后洛阳倾复,中州士女有十之六七的人都逃往江东避乱。导又劝睿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从此,司马睿等在江东站稳了脚跟、为东晋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太兴元年(318),司马睿称帝,以导为丞相,命导升御床共坐,固辞。又进号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导从兄王敦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握重兵屯武昌。故时人为之语曰: “王与马,共天下 ” 及明帝即位.导受遗诏辅政,迁司徒。明帝死,导又与庾亮同受遗诏,共辅幼主,是为成帝。初,帝年幼,见导必拜。又曾与导手诏,则云 “惶恐言”,中书作诏,则曰 “敬问”,于是以为定制 导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 成帝乃给布万匹,以供私费。导有疾病,帝亦前径探视,其敬如此。咸康五年 (339)病故,成帝举哀于朝堂三日。 王导276—339东晋大臣。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世家大族。西晋末,献策琅邪王司马睿,劝其移镇建业(今江苏南京)。睿称帝,任为丞相,居中执政,其堂兄敦外掌兵权。当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历仕元、明、成三帝,领导南迁土族,联合江南豪族,对稳定东晋局势贡献很大。 王导东晋大臣。276年生于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卒于339年。305年始任司马,307年转至建业,为司马睿之高参,笼络许多江南望族。316年西晋灭亡,他辅佐司马睿于317年称王,318年称帝。322年率子弟20多人入朝请罪,得司马睿赦免。王导历任晋代元、明、成3帝丞相,稳定了南北局势。 王导276—339晋书法家。字茂弘,珢琊临沂人。官至太傅,拜丞相,封武冈侯,谥文献。工书,尤善行草,见贵当世。师钟繇、卫瓘。传西晋末丧乱时,犹怀钟繇《宣示帖》衣带过江。南梁庾肩吾《书品》列其书品中之下。唐张怀瓘《书断》列其行、草书为能品。《宣和书谱》评:“行草尤工。然论者以谓疏柯迥擢,密叶危阴,虽秀有余而实不足。”书迹传有刻本《省示》、《改朔》等帖,见《淳化》、《大观》等汇帖。 王导276—339东晋大臣。字茂弘,琅琊临沂人。曾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后附琅琊王司马睿,任安东司马,随司马睿镇守建邺(今江苏南京)他相偕南渡,主动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政权。他任丞相,堂兄王敦镇守长江上游,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历仕元、明,成三帝。成帝时病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