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焘唐医学研究者。今陕西眉县人。据其《外台秘要方序》和《新唐书》本传,他幼多疾病,长好医术。数从高医游,遂穷其术。同时,他出入台阁,20余载,久知弘文馆图籍方书等。由此睹奥升堂,皆探其秘要。在此基础上,他研其总领,核其指归,采精英,铨要妙,编成《外台秘要》一书。曾先后任徐州司马、给事中、邺郡太守,治闻于时。 034 王焘约670—755唐代医学家。唐郿(陕西郿县)人。出身世家,是唐代宰相王珪的孙子。青年时喜好医学,曾拜名医为师,学习医理。他曾长期管理国家图书中心弘文馆,博览大量古代医书,摘录丰富的医学资料,去粗取精,分类编辑,经30年的努力,编著《外台秘要》40卷。此书为综合性医学巨著,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编排合理。书中大篇幅论述天花、伤寒、温病、疟疾等传染病,内、外、骨、妇、小儿、皮肤、五官科病证齐全。书中所记录的治疗用药物、人工急救及护理,至今仍有一定的价值。书中指出消渴病(粮尿病)人尿甜,提出用白帛浸尿检查病人黄疸,均为世界最早的文献。 王焘唐代医学家。唐太宗时,名相王珪之孙。性至孝,母有疾,衣不解带,亲视调和羹汤药剂。多次拜访名医,遂通医术,官至给事中。在尚书省任职二十年,久知宏文馆 (国家图书馆),得古方书数千百卷,因述病症,附以方药、灼炙之法,大约1104门。因此书成于他唐天宝十一年 (752),他出守邺城,为邺城太守时,故称 《外台秘要》。这部书包括了内、外、妇女、小儿、五官各科疾病,对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温病、疟疾,论述尤详,重视炙法。唐以前所散佚的方书,多赖此书识其概略,得以流传,是唐代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解放后有影印本。 王焘唐代中医学家。陕西省眉县人,生活于公元8世纪,曾是“七登南宫,再拜东掖,使繁台阁二十余载”的大官。其编撰《外台秘要》40卷,分1104门(据今核实为1048门,或有散失),是唐代一部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医籍。 王焘约670~755唐代医学家。今陕西郿县人、出身世家,为宰相王珪之孙。王焘夙爱医学,利用长期管理国家图书馆弘文馆的便利条件,广泛阅读晋唐以来大量医学书籍,采集诸家医方。后来他被贬到房陵(今湖北房县),仍继续整理医学文献,终于编成《外台秘要》一书。《外台秘要》 共40卷,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著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