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王维701—761

唐诗人。字摩洁。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开元九年(721)举进士,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任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往凉州宣慰,并在其幕兼任判官约二年。后历任殿中侍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文部郎中、给事中等职。安史乱中,为叛军所获,因写《凝碧池》诗及弟王缙为之赎罪,仅降为太子中允。后累迁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在黑暗官场促使下,逐渐走向退隐,多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存诗约400首,多描绘隐居生活和山水田园风光。由于通书画,晓音律,具有很高艺术才能,故能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为较好注本。今人陈贻焮有《王维诗选》。两《唐书》有传,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也有介绍。陈贻焮有《王维》一文,收入《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

061 王维?—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遂为蒲人。他少年即富文才,开元九年(721)进士,官大乐丞。后任右拾遗、给事中。中年后一度家于终南山辋川别业。安史之乱中,他为叛军所俘,并署伪职。长安收复后,因《凝碧池》诗和弟王缙的关系,免予治罪,降官太子中允,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最能代表他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恬逸萧散的情趣,但同时也表现了亦官亦隐、究于禅理、将自己和现实隔绝起来的消沉出世思想。他的诗在艺术上的造诣较高,能够以绘画、音乐、禅意之理通于诗,着墨虽不多,但却绘声绘影,具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苏轼关于“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评价精到地点出了他诗画结合的特点。清人赵殿成有《王右丞集笺注》。


388 王维701 —761,一作698 —759

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蒲州 (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画特妙,善破墨山水,笔迹劲爽,始用水墨渲淡,一变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之法,似吴道子,然“风致标格特出”,“意出尘外”。宋苏轼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赞其画“得之于象外”。明王世贞谓:“右函始能发景外之趣,而犹未尽”。明董其昌推崇维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传世作品有《雪溪图》(有宋赵佶标题“王维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又名《伏生授经图》,南宋赵构题 “王维写济南伏生”,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王维?—761WangWei

唐代文学家、画家,字摩洁,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少聪颖,多才多艺,入仕于朝,曾得张九龄赏识,被擢为右拾遗。后张九龄遭贬,他也心情沮丧,产生厌世情绪,但又贪恋仕禄,不能决然归隐,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他被叛军所俘获,被强迫授以伪职,他服药佯为喑疾,又作《凝碧池》诗怀念唐室,所以平叛后,未被治罪,仅贬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存诗400余首,他诸体皆擅,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称著于时。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景色和歌咏隐逸生活的诗篇,如《汉江临泛》描写浩瀚的江流,气势雄浑空阔,其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尤其为人传诵。《山居秋溟》则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富有特征的山中景物,勾勒出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山色图。《青溪》、《过香居寺》、《蓝田山石门精舍》以及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5首和《辋川集》20首,描绘深山中的幽浑景色,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而《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睛野望》、《渭川田家》、《田家》等诗作,则勾划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表现出他对宁静安适生活的喜爱。在他的大多数田园山水之作中,他除了描绘自然景物,还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他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幽寂冷清,表现了他对现实漠不关心、空无寂灭的思想情绪。在艺术上,这些作品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意境幽深,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他精通绘画和音乐,能溶诗、画、乐于一炉,所作皆有鲜明的画面感。故苏轼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和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传统,使山水田园诗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外,他的其他方面的诗作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观猎》、《使至塞上》等,情调慷慨激昂,体现了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慨,具有浪漫主义豪情。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别》、《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等,写得感情真挚,明朗自然,不假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他的诗在唐代自成一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 人。开元九年 (721年)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今山东省长清县)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秋,出使塞上,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府兼任判官。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自凉州回到长安,此后便长期在京供职。安史之乱时,王维被俘,曾受伪职。唐肃宗回京后,贬为太子中允,累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歌成就很高,无论是边塞诗、山水诗,还是律诗、绝句,都有佳作,边塞诗代表作有《陇西行》、《老将行》、《使至塞上》,山水田园诗代表作有 《山居秋暝》、《终南山》、《鹿柴》等。王维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书法,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名的画家。清赵殿成撰有《王右丞集笺注》,并附有年谱。

王维701—761Wangwei

唐诗人、画家。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别墅,以琴诗绘画自娱。崇信佛教,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山水,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以“破墨”写山水松石,曾绘《辋川图》,后人称其山谷郁盘,云飞水动,笔力雄浑。王维“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甚大。明董其昌推其为山水画“南宗”之祖。《雪溪图》和《写济南伏生象》相传是他的画迹。


王维701—761Wangwei

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至其父时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大乐丞,因故贬济州司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相,擢维为右拾遗,迁监察御史。李林甫执政时,他曾奉使至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但已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叛军入长安,王维为叛军所获,并被送至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因他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诗》为肃宗嘉许,其弟王缙官职已高,并为其求情,故未定其罪,只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又迁至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青少年时即富文学才华,其《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一诗即作于17岁时。他多才多艺,是著名画家,擅长书法,又通音乐。其诗作以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希求建功立业,积极进取,故这一时期诗作多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赞扬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或讽刺当时的政治腐败,内容充实,情绪昂扬,表现了一种热情奔放的气势,如其《老将行》、《少年行》、《观猎》等。后期,由于不满李林甫弄权,而又怀禄不忍辞官,故政治上随俗浮沉,亦官亦隐,政治热情减退,而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写下了不少描绘山水田园自然风景的作品,如《终南山》、《汉江临眺》、《山居秋暝》等。安史之乱后,由于政治上受挫,态度更加消极,信佛更诚,“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人生态度更趋消极,在蓝田辋川别墅,除与朋友游山玩水和吟诵之外,主要是吃斋奉佛。此时的诗中消极因素更多,如其《辋川集》二十首和《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均写得无人间烟火气息,意境冷清孤寂,颇杂佛教禅理。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其山水田园诗歌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但众体兼长,而且在诗歌创作中充分发挥了他绘画和音乐的优势。他不但用画家的眼光选择可以入画的景色入诗,而且具有准确把握和描绘自然界神奇美妙景色的能力,善于捕捉客观景物的形象特征,以至动态、光色和音响的变化,绘出山林田园间种种动人的风景画面,形成其“诗中有画”的突出艺术特色,并于美妙动人的画面中,渗透进作家的主观情致,使情、景、理有机地统一起来。王维的写景诗多为五言律绝形式,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精美明快,色调和谐,音节舒缓,构思巧妙,情味悠长。他继承并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和谢灵运山水诗极貌写物的传统,作到了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把山水田园诗推向了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其他诗也多名篇,如《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等,均千古传诵。王维的散文亦有佳作,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清幽隽永,浓富诗情画意。有《王右丞集》传世。清代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王维701~761

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的父亲把家迁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县)。王维自幼便离开家乡,生活于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开元九年(721),王维21岁中进士,被任命为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私自表演只能让皇帝观赏的黄狮子舞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今山东境内)司仓参军。其后长期在各地做小官,直到他33、34岁时,才被召回京城,做右拾遗。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打败吐蕃,王维当时为监察御史,奉命出塞犒军,写下名作《使至塞上》。回京后,王维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公元742年为左补阙。这时,王维在蓝田辋川买了一处产业,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并与一些名士来往,写下了大量优美诗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失陷,王维被叛军俘获,被迫做伪官。叛乱平定后,做伪官的都被治罪,但因王维曾写诗怀念朝廷,同时其弟王缙又请削官为兄赎罪,因此被赦免,任命为太子中允,后为尚书右丞,因而后人也称王维“王右丞”。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现存诗400余首。就题材而言,大致有三类:边塞诗,以《使至塞上》、《少年行》为代表作;离别诗,以《送元二使安西》、《送别》为代表作;山水诗,这是王维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部分,以《山居秋暝》、《终南别业》等为代表作。
王维多才多艺,精通音律、绘画,因而他的诗极富音乐之美,善于铺染色彩,讲求时空经营,能够运用虚实变幻,构组清幽空灵的意境。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所以苏东坡评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还深通佛理,所以他的诗中常蕴含有深邃的理趣,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而王维又被称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清超优美,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因而他与孟浩然一起被视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合称“王孟”。

王维

唐代诗人、画家。绘画魄力雄大,一变古来的钩斫法,创渲淡的破墨法。“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有人认为他是文人画南宗之祖。作品有《雪溪图》等。参见“文学”中的“王维”。


王维701—761

唐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东南),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迫其任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先后在终南山和兰田辋川隐居,弹琴赋诗、绘画、诵佛,优游自乐。40岁前有过一些讥弹贵戚、边塞征旅、游侠浪漫之作,颇多激昂慷慨之气。但主要诗作与成就为此后所写山水、田园诗,其幽静、清新、闲逸的境界与传神、精细、生动的语言,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又工书画,兼通音乐。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绘画之祖”,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存世《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相传是他的画迹。有《王右丞集》。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举进士,任大乐丞。因事被贬济州司库参军。后得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张九龄罢相后,转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奉使出塞,后迁至给事中。安史乱中,为叛军所俘,服药装哑,但仍迫受伪职。乱军,当定罪。因作有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及其弟王缙的多方营救,仅贬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向往开明政治,富于进取精神,思想比较积极,作品大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后期历经变乱,对政治丧失了热情,思想日趋消极,徘徊于仕隐之间,写作了大量风景诗、田园诗,以此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前期代表作有不平而鸣的《洛阳女儿行》、《西施咏》;讽刺时政的《济上四贤咏》、《寓言》等。但最能标志其艺术成就的作品是后期所作山水田园诗,如《终南山》、《山居秋暝》、《鸟鸣涧》及《汉江临泛》等。其描写自然景观,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正如苏轼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风格多样,众体兼备,尤以五律、五绝见长。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并称“王孟”。又因诗中多有佛理禅机,被称为“诗佛”。他还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除以诗歌见长,还精工草隶,通晓音乐、舞蹈,尤以绘画著称,据说是我国水墨画的创始人。唐代宗时,王缙曾为之编集10卷。清赵殿成撰《王右丞集笺注》28卷,流传最广。


王维701—761

唐诗人、画家。字摩诘,太原祁人。年十九擢进士第,唐玄宗天宝末,为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中迁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以诗盛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工草隶,善山水画,水墨清雅俊秀。所作破墨山水、笔力雄健,气势沉厚。王维诗句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四望合,青霭入看无”,“以其句法皆所画也”。苏东坡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后人认为融诗、书、画为一体,以儒、佛两家之理为基础的文人画始于王维。明朝董其昌等提出南北分宗之说,树王维为南宗之祖,曾风行一世;近代,则予以否认。

王维699—761

唐开元十九年(731)辛未进士科状元。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又称河东人,字摩诘。初授大乐丞,坐贬济州司仓参军。后经张九龄荐拔,任右拾遗,累迁给事中。至德元载(756),安禄山叛军陷长安,他受伪职。乱平,降为太子中允。乾元二年(759),官尚书右丞。后半官半隐。工诗,以五言独步诗坛,意境动人。其边塞诗慷慨雄健。晚年以山水田园诗表现悠闲情趣。精通音律,兼善书画。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画论《山水诀》,绘《辋川图》,以“破墨”写山水,独具风格。擅画人物、丛竹。

王维

《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6卷。收诗歌和散文。(宋)刘辰翁校。其文清淡闲雅,情趣盎然,具有山水诗风格。有《四部丛刊》本。


王维701——761

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父时迁家蒲州(今山西水济)。他青少年时富有才华,博学多艺。开元九年(721)举进士,为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谪为洛州司仓参军。后归长安,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安史之乱时接受伪职,平乱后受到降职处分。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青年时就信佛,张九龄被逐对他思想上打击亦很大,中年以后一度居住于终南山,后又住蓝田辋川别业。退朝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又与裴迪等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王右丞集》;又是著名的画家,且精通音律。其文名为诗名所掩,其文多为骈体或骈散相间,属对工整,精于用典,平仄严格,音韵铿锵,文笔秀美,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各臻其妙,亦擅一时之秀。

王维(1849—1965 年)

字显斋,清秦州东乡利桥(今麦积区利桥乡)人。16 岁时拜利桥大雄山道士为师,习气功武术,诵道家经书。23 岁云游四方,在峨眉等地学艺。清光绪末年,隐居北京万寿山古寺。王维博古通今,学识丰富,登门求教及问事者络绎不绝。剑术高超,人称“王剑仙”。《中华武术汇宗》有传,武术大师万籁声曾以师事之。1965年病逝,终年 116 岁。

王维

字资用。明景泰四年(1453)中举,任临江府通判。有政声。


王维

明太和人。正统(1436~1449)中任巴县令。锄强植弱,兴利除害,为民爱戴。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祁(今属山西)人,后随父迁蒲州 (今山西永济西)。开元进士,任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到株连,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相,擢其为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职。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所获,授以伪职。乱平后,贬为太子中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壮年之前以边塞、从军、游侠为题材的作品,情调慷慨昂扬,较有进取精神。如《观猎》写将军狩猎,展现了他纵马驰骋的威武英姿和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少年行》写少年游侠,果决英武,颇具浪漫豪情。《老将行》写被弃不用的老将重返沙场,怨望之中不减以身许国的精神。《使至塞上》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苍茫辽阔,壮而不悲。另如《济上四贤咏》、《寓言》等则谴责了“繁华子”的寄生生活。壮年以后的诗作,多为描写隐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这类诗表现了他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如《汉江临泛》、《山居秋暝》、《终南山》、《鹿砦》、《山中》、《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都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自然景物的动态声息,色泽明丽,变化多姿,宛如一幅幅“有声画”。另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城曲》、《相思》,也是历来传诵的名篇。王维与孟浩然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开创了唐诗中的山水田园诗派,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王维

唐代诗人、画家。公元701年生,761年去世(一说698年生,759年去世)。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721年(一说717年)中进士,30岁丧妻,生活孤独,喜欢参禅。他的诗歌最具特色、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田园诗和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曾被昔人誉为“诗佛”,与“诗圣”、“诗仙”并提。《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约400首。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元刻有《王右丞集》(诗集)6卷,附文集4卷。759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其为“文人画之祖”、“南宗之祖”。作有《雪溪图》轴(366cm×30cm)、《伏生授经图》卷(25.4cm×44.7cm)。《宣和画谱》著录作品126件。

王维
主要责任者: 霍丽婕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50 千字
页码: 1-132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825.6
语种:中
定价:20.00
出版时间:2020-1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之一,共收录12条词条。

王维701—761

唐朝著名画家及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开元初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长期隐居蓝田辋川,从事绘画和诗歌创作。所作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状物传神,耐人寻味,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绘画风格类似吴道子,长于佛教人物画,尤其善于画破墨山水和松树岩石,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论是诗还是画,都体现着美的旋律。作品有《画学秘诀》、《王右丞集》、《雪溪图》等。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属河东郡,因此又叫河东蒲人。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历任太乐丞、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陷长安,被迫任伪职。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其诗以擅长描写山水著称,所描写景物传神逼真,气韵生动感人,是唐代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王维也是一位有影响的画家。其山水画表现出淡泊自然的意境,颜色以墨为主,由淡到浓,最后以焦墨破轮廓线。它突破了以前细线勾描的局限,丰富了山水画的笔法。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等。王维诗画紧密结合,后人称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另有《山水诀》、《山水论》两篇有关构思、构图、技法理论方面的论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