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439 王蒙1301一作1308—1385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晚年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元代画家。吴兴(今属浙江)人。明初出任泰安知州,尝与友人观画于胡惟庸第,因胡案受累冤死狱中。幼聪颖好学,善诗文,千言立就。工书法,尤擅画山水,早年受外公赵孟頫指授,后学董、巨,终能不为赵氏所范,不为古人所囿,参酌自然界真山真水,岸然自成一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平生罕用绢素,惟纸写之,得意之作,常用数家皴法,多至数十重,树木不下数十种,径路迂回,烟霭微茫,曲尽山林幽致。善用解索皴,渴墨点苔,郁然深秀,得苍茫之致。倪瓒题其画赞曰:“叔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存世画迹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秋山草堂图》等。 王蒙1308—1385元代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外孙。元末曾为“长史”、“理问”,明初官至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受累冤死在狱中。诗书画全能,精工山水,兼擅人物。他的山水画,面貌丰富多彩,有的以笔见长,有的以墨取胜,有的以色感人。山水师董、巨,又广采唐宋名家之长,参以己意,变董、巨用圆笔轻拖、笔道直拉而下的披麻皴为侧笔旋转下拉的解索皴,行笔如写篆书。喜用浓墨、焦墨,但墨不掩笔,笔不碍墨,层次分明。构图多取全景式,境界幽深。画风与黄、吴、倪不同,三家尚简,王则尚繁,苍茫浑厚。存世作品有《丹山瀛海》、《春山读书》、《谷口春耕》、《青卞隐居》、《葛稚川移居》等。 王蒙1934—Wang Meng当代小说家。原籍河北省南皮县,生于北平。他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青年作家。早期发表了短篇小说《小豆儿》、《春节》、《冬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文化大革命后”发表了《春之声》等短篇小说、《蝴蝶》、《相见时难》等中篇小说和《青春万岁》等长篇小说。还有小说集《冬雨》、《深的湖》和文艺评论集《当你拿起笔》、《漫话小说创作》等。 王蒙?—1385Wangmeng元代画家。字叔明,湖州人,赵孟頫的外孙,元末曾做小官,后隐居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被诛连,死于狱中。他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透,并能画人物。他的《青卞隐居图》描绘浙江吴兴县西北卞山碧岩胜地景色,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上危石高耸,万壑千崖,密树层层,瀑布高悬直泻。山间茅舍数间,山头草木葱茏。近景树木参差相错。此画用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层次加深;先用湿笔,然后用干笔皴擦,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整个画面气势雄伟,表现了江南溪山湿润体滋、沉郁深秀的气象,寄托着画家的隐逸思想。王蒙的传世作品还有《春山读书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葛稚川移居图》等。 居图王蒙 王蒙1308—1385元代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元末避难浙江黄鹤山而得此号),又称香光居大。浙江吴兴人。元末任长史、理问;明初官至泰安州事,因明当朝宰相“胡惟庸案”受株连冤死于狱中,卒年77岁。其外祖父赵孟𫗲、外祖母管道升,都为元代画家。王蒙敏慧力学,诗书画全能,精山水,擅人物,画从其外公之风韵,又博及唐、宋名家,并参以己意,其画纵逸多姿,笔墨苍楚。作画喜用焦墨、浓墨,但笔不碍墨,墨不掩笔,构图多取全景,层次分明,境界幽深,烟霭微茫,郁郁苍苍。为元代四(画)家之一。传世佳作《青卞隐居图》(纸本墨笔,藏上海博物馆)描绘吴兴卞山碧岩胜景,危岩高耸,万壑千崖,密树层层,瀑布高悬直泻,溪从岩间涌出,山坳间草堂隐室,山头草木郁郁葱葱,吴显出江南润滋秀丽的之风姿,寄托作者的隐逸之思。此外有《春山读书图》(纸本淡设色,藏上海博物馆)、《葛雅川移居图》(纸本设色,藏故宫博物馆)等传世。 王蒙王蒙 (1934— ),河北南皮人,生于北京。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初期,在北京市做团的区委会工作。1962调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助教。1963年调新疆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在新疆期间,曾在伊犁地区劳动锻炼长达7年之久,和农牧民朝夕相处,学会了维吾尔族语言。1973年调回新疆自治区文化局。1975年到自治区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1978年调回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任书记。1985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86年,以 “荣誉客人” 身份出席了国际笔会年会。曾任文化部部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青春万岁》,中篇小说《布礼》、《相见时难》、《杂色》、《蝴蝶》,短篇小说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春之声》、《夜之声》、《风筝飘带》、《深的湖》等。 王蒙1934~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长于北京。1945年在中学学习期间接近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参加革命活动,1948年入党。从1955年开始,发表包括曾引起强烈反响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内的几篇短篇小说,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后回到北京。1980年后发表了一批在小说观念和艺术方法上进行大胆探索的作品,有《夜之眼》、《说客盈门》、《风筝飘带》、《海的梦》以及先后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的《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蝴蝶》等作品。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写于1958年,作品通过对建国初期北京一群高中男女学生的亲身感受、友谊与欢乐、烦恼与波折,展现了年青一代充满理想和希望的崭新风貌,以及整个新中国朝气蓬勃的美好景象。当时仅在报刊选载; 1979年出版后,曾被广大青少年读者评为“我最喜爱读的书籍”之一。 王蒙元代画家。1308或1301年生,1385年去世。湖州(今属浙江)人。工人物,尤擅山水。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1364年作《竹石图》轴(77.2cm×27cm)。1365年作《夏山高隐图》轴(149cm×63.5cm)。1366年作《青卞隐居图》轴(140.6cm×42.2cm)。1368年作《夏日山居图》(118.4cm×36.5cm)。《太白山图》卷(27.6cm×238cm)。《竹枝图》卷(34cm×76.4cm)。《秋山读书图》(132.4cm×55.4cm)。《葛稚川移居图》(139cm×58cm)。《丹山瀛海图》卷(28.5cm×80cm)。1343年作《东山草堂图》。《谷口春耕图》轴(124.9cm×37.2cm)。 王蒙1308—1385元书画家。字叔明,一作叔铭,号黄鹤山樵,又署黄鹤山人,自称香光居士,吴兴(浙江湖州)人。明洪武初,任泰安知州。敏于文,强记力学,能诗文,自成风格。工书法,尤擅山水。早年受外祖父赵孟頫影响较大,又博览唐、宋名家,而以董源、巨然为宗,故其纵逸多姿,自成一家,为元“四大家之一”,明初亦享盛名。早年曾深山隐居30年,40岁以后作品,都以“万壑在胸”作基础。在泰安时,面泰山作画。他的山水画是一种密体,郁然深秀,又得苍茫之致。且风格多样。生平不用绢素,惟于纸上写之,其得意之笔,常用数家皴法,别创一格。为后来“新安画派”所特别重视。存世作品有:《层峦萧寺图》、《具区林屋图》、《绝壑飞流图》、《山桥清望图》、《花溪渔隐图》、《谷口春耕图》、《秋山草堂图》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