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衍899—926前蜀国王,字化源,旧名宗衍,及即位,去宗字,单名衍。王建第十一子,母徐贤妃。王衍有文才,童年即能为文,其艳体诗两百篇,名曰《烟花集》。凡有著述,蜀人皆传诵。太子元膺被杀,徐妃请宰相张格相助,衍得立为皇太子。光天元年 (918),高祖王建卒,王衍嗣皇帝位,改明年为乾德元年。继位后,不理政事,荒于酒色,几次出巡,“旌旗戈甲,连亘百余里,龙舟画轲,照耀江水”,“所在供亿,人不堪命”。同光三年(925) 九月,后唐庄宗命魏王李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率军攻蜀。后唐兵如入无人之境。十一月,兵至成都,蜀主白衣,衔璧、牵羊,草绳縈首,率百官降于继岌。前蜀亡。唐庄宗指天而誓,许裂土而王。唐军部送王衍往长安。公元926年三月,李嗣源部哗变,庄宗准备率军东征。伶人景进对庄宗说,今天下将乱,王氏族党不少,恐骤有变。庄宗遣中使向延嗣东王衍及其宗族于秦川驿。天成三年 (928),王宗寿上书唐明宗,求王氏宗族葬之。明宗封后主为顺正公,许以诸侯礼,葬于长安南之三赵村。皇后高氏,无宠被废。皇后金飞山,随后主入唐死。子承祧、承祀,与后主同死于秦川驿。 王衍256—311西晋大臣。字夷甫,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士族。以善谈老庄义理,名重于时。曾任尚书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职。西晋末皇族争战,外族也纷纷乘机起兵,他虽任宰相,仍祖尚虚浮,专物自保。永嘉五年(311年)他以元帅领军拒石勒,为石勒所破,被俘。他劝勒称帝,以图偷生,为勒所杀。后来他被看作是清谈误国的代表。 王衍256—311晋书法家。字夷甫,琅琊临沂人。戎之从弟。累官至中书令、司徒、司空、太尉,封武陵侯,后为石勒所害。善行草书。《宣和书谱》谓其:“早岁颖悟,及长,闻誉四驰,明悟若神,自谓可比子贡,声名藉甚,倾动当时。作行草尤妙,初非经意而洒然痛快见于笔下,亦何事双钩、虚掌、八法,回腕哉,其自得于规矩之外,盖真是风尘物表,脱去流俗者,不可以常理规之也。”宋米芾《书史》云:“尝见晋人数帖皆奇,夷甫独超然如群鹤耸翅欲飞而未起也。”《宣和书谱》卷7称其“行草尤妙,初非经意而然痛快。自得於规矩之外。”书迹传有《麦秋帖》。见《玉烟堂帖》。 王衍256—311西晋名士,玄学家。字夷甫,琅邪临沂(今临沂县北)人。初好论纵横之术,后宗述《老》、《庄》。魏何晏、王弼立“贵无”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王衍甚重之。时裴頠持《崇有》之论,衍每相攻难,终日清谈,唯言《老》、《庄》为事。或义理有所不安,随口改更,世号“口中雌黄”。然衍既明悟辩智,又累居显职,故后进之士,莫不仿效,皆称以为首。官历中庶子,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后拜司空、司徒。及石勒刀加于项,方悟“清谈”之害:“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