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环境保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环境保护huanjing baohu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国家管理措施。环境保护的内容有两个: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保护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197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的环境保护的任务是:“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这一术语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我国于1974年成立环境保护领导机构,1982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各地也成立了环保机构主管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huanjing baohu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等工作的总称。目的是保护人体健康和自然资源免遭破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❶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的防治;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有利于人类生存、保护生态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环境改善措施。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资源保护和防止环境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显然,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环境中,并且不断地受着各种外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群的集中,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生活性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逐渐严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它还有新合成的药物,农药以各种途径和方式进入环境。做为敏感人群中的孕妇,婴幼儿如生活在有害物质的环境中,她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也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已有报道,环境中致畸物质,通过妊娠中的母体干扰正常胚胎发育过程,引起胚胎发育异常,导致流产,先天性畸形,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缺陷(如聋、哑)等。有的致畸物质可能同时具有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清除环境污染,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是保护人体健康,保护子孙后代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措施,应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Huanjing baohu应用科学技术,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国家管理措施。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因工农业生产大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1962年美国出版了R.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指出农药污染造成的生态危机,震动了欧美各国。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短暂的几十年时间内,工业的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一个被毒化了的环境,而且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是全面的、长期的、严重的。随后,水俣病、光化学烟雾事件等环境污染问题相继出现,成为一种公害,迫使人类不得不正视环境的保护问题。“环境保护”这一术语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来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保护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工业国家,对环境保护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包括建立环境保护机构,调整和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法律、规章制度等。在工程措施上也取得一些成就,如从废物处理到废物资源化。我国于1974年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小组,1982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各地也相应地成立了环保机构主管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Huanjingbaohu以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为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中国和当代许多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我国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环境保护制度。参见“医药卫生”中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防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使之适合于人类生活和劳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当环境受污染后,做好综合治理。参见“法学”中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于人类劳动和生活的工作。四川系统地开展环境保护始于1974年。1974年以前,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加,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工业布局紊乱,污染防治措施极少,不少地区烟尘弥漫、污水横流,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改革开放以来,省人民政府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使得环境污染发展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部分污染严重的地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如成都市青白江工业区、自贡市釜溪河流域等。主要采取的措施是环境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20年来制定颁布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 等20多个环境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四川地方性环境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如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污染的建设项目、污染等防治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 “三同时” 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地方行政首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等制度,行之有效。全省环境保护投入逐步增加,“六五” 期间全省环境保护投资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0.37%,“七五” 期间提高到0.56%,“八五” 期间提高到0.58%,治理污染的能力得到加强。“八五” 期末,全省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48%,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7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达到53%。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597平方千米,噪声达标区216平方千米。省人民政府对小造纸厂、土法炼焦、土法炼硫磺等污染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八五”期间第一产业增长69%,第二产业增长117%,第三产业增长76.7%,环境质量与 “八五” 初期相比,城市大气质量有明显改善,大气中二氧化硫日平均值下降27%,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环境保护” 这一术语被广泛采用。所谓环境保护是指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事业涉及到各行业,影响四面八方,范围广泛性和综合性是环保事业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决定着环境保护事业是必须依靠各民族、各地区、各行业才能做好的一件事情。因而,“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便是环境保护的一个总方针。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