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环境决定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环境决定论huanjing jueding lun又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一个学派。基本观点是以自然条件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产生于18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的巴克尔和德国的拉采尔等。在地理学中曾广泛流行。认为人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即社会生活的外部条件的产物,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人口和种族的分布、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都受各地地理环境条件的支配。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虽然在反对封建社会关于神意决定一切的观点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用外部条件解释社会现象,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则是错误的、形而上学的。地理环境虽是社会发展经常和必需的条件之一,但是它的影响不是决定的影响。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来推动的。 环境决定论huanjing juedinglun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学发展的主要的观点之一。 环境决定论huanjing jueding lun又称环境论。一种与遗传决定论相对立的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它否定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起源于哲学中的白板论,在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那儿达到高峰和极端。华生认为通过环境可以任意控制和改变儿童的行为和个性特点,“个人之所以为个人,完全是社会环境所造成,生长在什么社会就变成什么人。”他强调教育万能,忽视了人是生物基础的个体,遗传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环境决定论是一种片面的、机械的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huanjing juedinglun又称环境论。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作用,否认儿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强调后天环境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的先天禀赋是差不多的,人的成就和习性不同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英国哲学家洛克(Loccke,1632—1704)则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经验,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而华生(1878—1958)则从其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出发,提出了儿童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其主要内容是: 环境决定论Huanjing juedinglun关于人的发展的一种理论,相对于“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绝对的作用和意义,人的发展就是人对社会环境的简单适应,把人看作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消极对象,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至能力和性格发展都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否定生物性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制约作用。著名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fson),他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动物……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环境决定论又分为家庭环境决定论和环境教育决定论,前者强调家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后者强调环境和教育决定人的发展,人是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代表人物有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狄得罗等和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