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环境教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环境教育huanjing jiaoyu

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环境教育”的科学概念,遂即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教育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整个社会对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新的、敏锐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以及维护高质量环境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员。此外,环境教育也是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的一种手段,它也包括要人们遵循国家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及有关环境保护行为准则的教育。
教育内容:环境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很多方面。目前,一般认为环境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自然环境是由水、空气、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要素组成,它们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每个要素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的运转要有能量和物质的输入;每一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负荷能力,如果超过负荷能力,它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是一种对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的成分;人类必须提倡环境道德,并有责任为维护生态平衡而约束自己的行动,社会的决策也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需要。这些内容,随着教育程度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应在广度和深度上,以及在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中小学环境教育:小学和中学是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热爱环境、自觉地保护环境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采取的形式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着重于感性认识和态度的培养,使他们对环境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在中学,则可对环境作些较深入的科学介绍,要注意加入有关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较全面的理解,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以便使他们的行为合乎环境保护的准则。在这一阶段,目前世界各国一般都不设专门课程,而是结合有关课程(如生物、地理、常识等)和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等)进行环境教育。
专业环境教育:在大学阶段,除了加深学生在环境方面的知识以外,主要是培养各方面的专门人才。世界各国大学的环境教育多采取以下三种形式:❶概论性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问题。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采取正确反应有重要作用。这类课程可随系或专业的不同而分别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❷与环境问题关系密切的理、工、农、医和社会科学的系或专业,除必修的概论性课程外,还可开设部分较深入的环境专业课程。
❸按照环境科学专业的要求,在原有系科的基础上,组建新的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新型的综合性的环境科学人才。如在地理系、生物系的基础上组建环境科学系;在有关工科系的基础上组建环境工程系;在卫生专业的基础上组建环境医学系;在农学专业的基础上组建农业环保系以及在化学分析专业的基础上组建环境监测专业等。由于环境科学内容庞杂,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相同,但在综合分析技术上,则多强调数学、系统分析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某些院校还设有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可以培养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环境科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社会环境教育:为了使公众了解环境问题,关心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部门还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和各种形式的业务教育活动,向社会上的群众,包括在职的和不在职的,进行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

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点,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

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

针对有关环境问题进行的教育。环境教育的特点是全民性、广泛性和综合性。环境教育分普通环境教育和专业环境教育。普通环境教育在于帮助人群获得有关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其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迫切感。专业环境教育是培养环境科学工作者,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环境教育

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一个新的教育领域。1970年美国通过《环境教育法》。1975年国际环境教育会议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宪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