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琼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琼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宋代沿置。《旧唐书·地理志四》:“琼州:本隋珠崖郡之琼山县。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琼州,领琼山、万安2县。其年,又割崖州临机来属。十三年,废琼州,以属崖州。寻复置琼州,领琼山、容琼、曾口、乐会、颜罗5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琼山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琼州。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奏曰:‘琼州本隶广府管内,乾封年,山洞草贼反叛,遂兹沦陷,至今100余年。臣令判官姜孟京、崖州刺史张少逸,并力讨除,今已收复旧城,且令降人权立城相保,以琼州控压贼洞,请升为下都督府,加琼、崖、振、儋、万安等5州招讨游弈使。其崖州都督请停。’从之。领县5,户649。两京与崖州道里相类。西南至振州450里,与崖州同在大海中也。” 琼州古时名城。今为海南省琼山县。因县西六里有琼山而得名。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开置琼崖,初元三年省琼崖郡入合浦,隋大业中复置琼崖郡,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崖州,贞观五年(631年)分置琼州,宋熙宁四年移琼州治崖州。元天历二年 (1329年) 改曰乾宁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升为琼州府,二年降为州,三年又升为琼州府,清因之。城呈半圆形,宋开宝年间始筑城,明洪武二年增筑,甃以土石。城周一千三百五十三丈,高二丈七尺。东西环增栏马墙,下复甃以石,海口所城在郡北十里,明洪武二十八年始筑,周五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七尺。东北临海砌石岸九十丈,成化年间增筑栏马墙,有琼山县附郭。有抱耳山,三台峰、雁塔峰、琼崖山,西石山等古迹,盛产水稻、薏米、芭蕉、椰子、槟榔等。 琼州渤海建置。为安边府所辖二州之一。州治故址不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