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瓠子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瓠子歌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作,共二首。汉元光三年 (前132) 濮阳 (今河南省濮阳县南) 的黄河大堤决口,河水汹涌奔腾泻入瓠子河,自此瓠子河每逢夏秋之际,则泛滥成灾。武帝元丰二年(前109) 从泰山封禅归来,即组织治理瓠子河水患。派将领汲仁、郭昌带领士兵数万人堵塞瓠子河决口,自己并亲临工地,督促百官,命令自将军以下者必须参加劳动、挖柴草填河。《瓠子歌》即为此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黄河崩堤、瓠子河决口的灾难情景: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兮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兮栢冬日……”; 叙述了当时治河所采取的措施: “搴长筊兮湛美玉……隤林竹兮揵石菑”; 谴责了河神的肆虐为患、不讲仁爱,对饱受洪水灾害的老百姓表示忧愁抚恤之情: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不封禅兮安知外” 句中,武帝对自己于民情方面体恤不周的过错表示愧疚之心,这对于一位 “至高无上” 的封建帝王来说,是颇不易的。全诗场面壮阔,气势恢宏,是楚辞体中的优秀之作。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称其为 “恤民之咏”(《文心雕龙·时序》),清朝刘熙载评价其为 “忧民之思,足继《云汉》” ( 《艺概·诗概》),足见《瓠子歌》为后人所推崇的程度。

《瓠子歌》

楚辞体组诗。共两首。作者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今江苏人)在位54年,在文治武功两方面均有重要建树。他始立乐府,采集民歌。自作歌诗有《秋风辞》等6首。汉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在濮阳瓠子决口,东南注巨野,入淮、泗,使16郡的人民连年受灾。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下诏征发民兵数万人,到瓠子堵口复堰,并亲临工地指挥,工成,建宣房宫于堰上。这组诗当作于此时。前一首主要表现黄河在瓠子决口泛滥,到处一片汪洋,成为鱼龙水族游乐之所,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后一首表现治河十分艰辛,先写举行祭礼,“沉白马玉璧于河”,表达了治河的决心;继写河神感动,应许不再发水,但时值冬末春初,堵河物资匮乏,工程进展困难;再写经过紧张的插石、塞草、填土的战斗,瓠子塞河工程终于胜利完工,于是筑宣房宫于堰上,作为永久的纪念。两首诗各有侧重,又衔接紧密,尤其后一首写治河的经过,环环相扣,宛转曲折,充分反映了生息于黄河两岸的中华儿女治河的最大决心和无比艰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