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瓢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瓢虫Piao chong鞘翅目昆虫,体半球形,棒状触角,体色鲜艳具黑斑,为警戒色。多数瓢虫的幼虫和成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介壳虫和粉虱等,为重要的害虫天敌,有些种类已进行人工繁殖。 瓢虫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体呈半球形,色多鲜艳、具斑纹。头小,触角短而成棒状。有植食性和肉食性两类。植食性的如马铃薯瓢虫。肉食性的如能捕食柑橘吹绵介壳虫的瓢虫,为益虫。 瓢虫lady beetle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昆虫的统称。成虫身体半球形,色多美丽,具斑纹;头小,常一部分隐藏于前胸背板之下;复眼大;触角锤状,短小。幼虫纺锤形或长圆形。瓢虫可分为植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植食性瓢虫约占瓢虫科种数的18%。成虫背面有毛,少光泽,触角生于两复眼中间;幼虫身上生有坚硬刺突。其中一些种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如马铃薯瓢虫,其鞘翅背面有28个黑斑,为害马铃薯和茄;还有少数种以真菌为食。捕食性瓢虫约占82%,为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其成虫背面多数无毛,有光泽,触角生于前方;幼虫身上毛突多,较柔软。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和其他小型昆虫。不少种已用于控制重要农业害虫的危害,如利用澳洲瓢虫、大红瓢虫防治吹绵蚧已获得成功。植食性瓢虫一般一年发生3~8代,少数种类1~2代,多以成虫在隐蔽处越冬。雌虫一般在猎物栖所附近产卵,卵散产或聚产。成、幼虫食性相似,并有一定程度的专化性,在食物缺乏时,常有自残幼体的习性。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常采用对捕食性瓢虫自然保护、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和从外地引种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