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瓦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之一,是用于坡面屋顶之上进行排水防漏和保护木架的。瓦是以土经加工制坯烧造而成的。古建筑所用之瓦约百种之多,主要有板瓦、筒瓦、瓦当、滴水等。仰铺于屋顶者为板瓦,板瓦弧度较大。位于檐前带如意舌片的瓦头叫滴水。覆扣两行板瓦之间的为筒瓦,筒瓦断面呈半圆形。位于檐前并在两滴水间上部的筒瓦头,称瓦当,也称勾头。瓦当有全瓦当,为圆形,上带模印花纹;也有半瓦当,为半圆形,上面也带模印花纹。瓦的材质有陶质,也有琉璃。瓦的规格、样式、花纹等历代皆有变化。 瓦屋面材料之一。制作原料有粘土、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等。造形、大小、颜色、具体称谓均分多种。 瓦傣语音译,意为“佛寺”。可能来源于巴利语Vana(园林)。汉称“缅寺”。云南西双版纳及孟连、耿马等地的傣族佛寺。在傣族和布朗族居住区几乎每村皆有。中心建筑为一长方形大殿, 面积约400—500平方米,红瓦低檐,由多根木柱支撑。沿屋檐处为半截短墙, 四边有门。殿正中靠后处为佛座, 上塑释迦牟尼像,旁有仪仗、佛幢等陈设,前有平台,为参拜佛爷之处,大柱和围墙上有壁画。殿后有厢房, 为僧侣住处。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佛寺有上下隶属的组织系统,总佛寺、勐以下各行政区的中心佛寺和村寨的基层佛寺的上下关系与封建统治机构的组织系统密切配合。解放后这种隶属关系已废除。 瓦建筑材料。覆盖屋面起防水和防护作用的人造片材。有石棉水泥瓦、混凝土瓦、琉璃瓦、沥青瓦、黏土瓦等,通常指黏土瓦。中国黏土瓦出现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西周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板瓦、筒瓦、半圆形瓦当和脊瓦。旧式瓦中有板瓦、筒瓦、S形瓦、鳞形瓦等。常用的为平瓦,用于屋脊处的为脊瓦。黏土平瓦的标准尺寸为400 mm×240 mm、380 mm×225 mm、360 mm×220 mm。单片最小抗折荷载不小于680 N,15块平瓦覆盖面积为1 m2,吸水后的质量不大于55 kg/m2,并满足抗渗性与抗冻性要求。黏土脊瓦的标准尺寸为长度不小于300 mm、宽度不小于180 mm,单块瓦的抗折荷载>0.7 kN,抗渗性、抗冻性必须合格。混凝土平瓦标准尺寸为400 mm×240 mm×14 mm、385 mm×235 mm×14 mm,单片抗折荷载≮600 N,吸水率≯12%,抗渗性、抗冻性必须合格。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