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瓷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瓷枕古代瓷质枕头。也有用陶土制成的陶枕。始于隋,流行于唐、五代、两宋、辽、金、元各代。其尺寸日益见长,唐枕一般形短体小,而元枕长达四十厘米以上。主要用作寝具,同时也用以辟邪、行旅、按脉及随葬等等。枕分两类:一是二次烧成的低温釉陶枕,包括彩色釉、单色釉等品种;二是一次烧成的高温釉瓷枕,主要是釉下彩绘,刻、剔、印等白瓷和青釉黑釉枕等。造型最初为箱形枕和兽枕两大系统,后来又从中派生出建筑枕、人形枕。箱形枕是由枕面、枕底及枕墙粘合成形的中空体。以长方形为主,贯穿各个时代。唐、五代流行圆角长方形,宋、金为银锭形,同时出现枕面大于枕体的屋檐状长方形,后来成为元代的主要枕式。宋、金两代是发展时期,盛行轮花形,圆梳形,腰圆形,椭圆形,如意头形,扁面形,多角形,扁瓢形等各式枕;兽枕因作成兽状用以辟邪,又称辟邪枕。唐、五代有豹头枕、虎枕等,北宋新创狮枕、牛枕、蛟龙枕,均以兽作枕座,上置枕面。金代出现象形枕,以兽背作枕面,有狮枕、虎枕及双狮首枕,元代已不见兽枕;人形枕有孩儿枕和卧女枕两类。孩儿枕寓意宜男,有两式,一式以卧童作枕座,手执灵芝或荷叶为枕面;另一式是卧孩作枕体,背脊为枕面的象形枕。流行于北宋和金代。金扒村窑生产的孩枕作成女娃,颇具特色。卧女枕以横卧妇女为座,上置枕面,始于金代,延续至元、明。脉枕是古代医生切脉时用以托腕用的,形体短小。我国南北窑场普遍烧制陶瓷枕,而以北方为盛。河北磁州窑产品既多又精,白地黑花人物故事及婴戏、诗词等题材为其特色之一。常见枕底戳“张家造”“李家造”“赵家造”“王家造”等印记,是各窑场作坊的产品商标。 婴戏瓷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