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水仙源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甘水仙源录诗文总集。元李道谦辑。十卷。道谦道号天乐道人。曾官提点秦蜀九路道教,因教事游览名山,手录所见石刻、碑铭,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成书。约四万字。多金末元初文人手笔。其文以述著名道士生平事迹为主,末二卷载有道观、仙洞名胜之诗文。其时道士有与帝王交厚,社会声望甚高者,如金代王哲,文武全才,常赈济贫苦,遇仙人而入道,“真人起西州, 化行山东,道满于天下,名闻天子。”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尤为尊重,“达官贵人,敬奉者日益多。”用简短篇幅,描叙一人生平,淋漓尽致。其诗亦含政治内容,如云:“一自甘滨遭际后,仙风弘衍遍华夷。”此集兼具文化、艺术、宗教、历史资料。有《道藏辑要》本。 甘水仙源录道教典籍。又称《甘泉仙源录》。十卷。元全真道士李道谦编撰,收录有关王重阳以下全真派各著名道士的碑文。李道谦(1219—1296),字和甫,自号天乐道人。七岁时以经童贡礼部,后弃家入道,二十四岁,西游秦中,拜全真道士于志道为师,成为马钰的再传弟子,先后任“提点重阳宫事”,“京兆道门提点”,“提点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兼领重阳万寿宫事”,赐号“玄明文靖天乐真人”。甘水指终南山甘河镇,据传,全真道派创始人王重阳于金正隆己卯(1159)遇真仙于终南甘河镇,饮之神水,付以真诀,自是尽断尘缘,开创全真。此书所收碑铭记录全真各道师的行迹,故称“仙源录”。 甘水仙源录十卷。元李道谦(详见《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编撰。《甘水仙源录》,又称《甘泉仙源录》。世人尊老子者言清净、崇佛陀者言寂灭、尚神仙者言养生术;汉张鲁统领道教,虽尊老子为祖师而又教人以符录祈祷之事,四者各有分别。后经分化整合,归于儒释道三家。金元之际咸阳人王弃家学道,状若狂疾,于金正隆年间(1156—1160)自称遇仙人于终南山甘河镇(今属陕西户县),饮神水病愈,又得修炼秘诀,遂自号重阳子(即王重阳);于大定年间(1161—1189)在宁海州聚徒讲学,立三教平等会,以《孝经》、《心经》、《老子》为主要经典,倡三教归一。取教名为全真教,又称全真道(一说王重阳于宁海讲学时,马钰夫妇筑庵事之,题庵名为全真,后来宗其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因而得全真道之名)。据都卬《三余赘笔》称道家有南北二宗,其南宗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岩、辽进士刘操,刘操授张伯端,张伯端授石泰,石泰授薛道光,薛道光授白玉蟾,白玉蟾授彭耜。其北宗为吕岩授王,王授七弟子:邱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马钰及马钰之妻孙不二,世称全真七子。道教师承相传授受之事,世人不得见,多为碑传碑文等载记传说。李道谦撰此书,就是裒集各地名山仙宫道观有关全真道之碑铭、宫观碑文、墓志等,述全真教之源流,及人物传记。此书编成于元世祖至元戊子年 (1288),刊成于次年己丑(1289)。书前有李道谦自序,后有李道谦弟子张好古后序。全书共十卷,前八卷载录王重阳以下全真教徒五十余人的传记、碑文、祭文等。后二卷载录全真教宫观碑记及七真传序赞。李道谦自撰《周尊师道行碑》、《李练师道行碑》等也被收入前八卷之中。其书取名为《甘水仙源录》,甘水是取王重阳于甘河饮神水之意,仙源是说正统仙家全真之传。此书所载传记碑文,多出于元好问、王鹗、秦志安等名流之手,所以后世学者对此书颇为推重,书中所述全真教源流,是后世学者研究全真教史的重要史料。现存明《道藏》本、《重刊道藏辑要》本,清《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