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肃轻纺工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甘肃轻纺工业包括纺织工业和轻工业中的一轻工业。旧中国,甘肃的轻工业一轻工业几乎是个空白,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省轻工行业仅有400多家作坊式的企业。纺织工业手工生产,历史悠久,用机器生产毛织品,始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筹办兰州机器织呢局,机器设备由德国泰来洋行提供,聘用德国技师,于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在兰州畅家巷开工生产,月产呢八匹(每匹长50尺)。光绪九年(1883年)因锅炉破裂, 无力修复而停产, 直至民国18年 (1929年) 才又恢复生产。抗日战争时期, 1943年在兰州建成西北毛纺厂(今兰州第二毛纺织厂),只能生产粗毛呢、褐子等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轻纺工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制糖、造纸、印刷、陶瓷、日用化工、玻璃、油墨、火柴、酿造、制胶、乳品、果品加工和纺织、印染等门类比较齐全的轻纺工业生产体系。截止1995年,全省轻纺工业拥有40多个行业, 系统内有1 200多个企业, 近20万名职工,固定资产原值5.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 28. 5亿元。其中, 纺织工业完成12.46亿元,一轻工业完成16.04亿元;全省系统内一轻、纺织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06亿元,其中纺织工业完成1.91亿元,一轻工业完成1.05亿元。甘肃轻纺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机制纸、油墨、颜料、漆器、草编、地毯、搪瓷制品、毛毯、精纺呢绒、粗纺呢绒、改性维纶、日用化工、颗粒粕、棉针织品、杏加工等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甘肃资源丰富,将逐步形成具有甘肃优势的轻纺工业体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