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产布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生产布局shengchan buju又称生产分布或生产配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生产部门的空间分布、地域组合以及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工业生产布局、农业生产布局和交通运输业布局。生产布局是生产的空间表现形式,它的形式与内容受社会生产力影响不断发展变化。牧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不同生产发展阶段的社会类型其生产布局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很大差异性,即使是工业社会,生产布局也随生产力发展不断变化。生产布局有资源指向型、市场指向型、临海型、临空型以及科学园型等不同类型。生产布局是经济地理学核心内容。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勃的工业区位论都是影响颇大的生产布局理论。当前关于生产布局的研究多侧重生产系统的总体功能,区域产业部门的优化分析和产业政策、区域之间的互补联系等方面。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界出现的计量革命,生产布局研究中广泛应用了数学模型分析,但传统方法仍在继续应用中。生产布局是否合理将会促进和影响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布局不仅影响资源潜力的发挥,还会增加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费用,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成本。生产的合理布局取决于如下因素的综合影响: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要素的质和量的特征、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形式的生产条件优势区,对生产布局有选择性,否则对生产分布有限制性。 生产布局社会生产在地区上的分布,即其空间形式。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社会生产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发展的条件;2.社会生产各部门、行业、企业在地域上的具体组合形式;3.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之间在地域上的组合;4.各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