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存空间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生存空间论

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以土地承载力为主体的资源载力研究,特别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持的 《发展中国家土地的潜在人口持续能力》 研究,已在上百个国家取得了初步成果,并为这些国家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及人口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中国也开展了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 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已有的承载力研究,大多只限于土地的生物量与人口的食物需求对比,并不涉及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工业、以风景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等,更不涉及资源、环境与区域间的相互关系,难免具有片面性。考虑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不只是依赖某些个别方面,而以人类相关的全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为前提,提出生存空间理论,试图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现实与未来,人口、资源与环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结合起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加系统地考察人类与资源关系的演变趋势,探讨资源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生存空间,然而,生存空间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其进行的科学研究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拉采尔在他晚年写成了 《人类地理学》 第二卷 (1891) 和另一部不朽巨著 《地球与生命: 比较地理学》 (1901—1902)。从书中可以看出,他的研究已集中于生物地理学,生存空间的概念就是从生物地理学中孕育出来的。他通过一种生物学类比,把国家看成是 “附着在地球上的一种有机物”,认为国家是地球表面上具有确定的组织和生命分布的人类集团,因此,“每个国家都是人类的一部分,地球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生存空间概念,并最先出现在 《生存空间:生物地理学研究》 一文中,意思是 “活的有机物在其范围内发展的地理区域”。他还提到一般的生存空间和作为生物学上居住地的那类集团的自然的生存空间,这个概念后来被豪斯霍费尔加进了更广泛的含义,施米特黑约在 《欧洲民族的生存空间问题》 第一卷 (1941) 中曾提过一种 “现实的” 和一种 “潜在的” 生存空间,即“各民族在其范围明确的居住区域以外的经济和文化活动”。
作为生物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人类地理学的单元是一种地域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的空间联系,对一个独特的人类集团不管是村、镇或国家——的机能和组织是必需的。生存空间概念所涉及的是作为一种空间 (地理) 组织的人类社会与其物质背景之间的关系,拉采尔是在他晚年把生存空间作为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提出来的,并没有打算把它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或作为国家政策的一种指导。然而,不幸的是,这个概念被纳粹及其地缘政治学者以瑞典政治科学家契伦的著作 《国家有机体》 (1918—1919) 为跳板而妄用了,希特勒就是借口 “生存空间” 受到限制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妄图用战争手段夺取广大领土和殖民地,进而拓展本国的“生存空间”。
生存空间概念虽遭纳粹歪曲,但在纯学术意义上,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地理学家们的重视。阿·彭克在其职业生涯的后半期,集中探讨了社会的区域结构与社会所占有的土地及社会所创造的居住地之间的关系,他的许多思想都集中在生存空间的概念上。他对拉采尔的 “生存空间” 作了改进说明,将其具体视为国家领域、语言领域、民族领域和文化领域等不同的地域范围。帕萨格在他的晚年,讨论了环境与生存空间的概念,认为它们包括了有助于形成区域个性的所有空间作用力,据此设想了区域地理的独特性。之后的研究工作,强调的是各种现象在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及它们随着时间变化的安排和发展。博贝克、克里斯泰勒奥特伦巴等学者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作用单元存在着互相结合的景观要素,而更广泛意义上的作用单元是一个城镇、一个经济综合体、一个文化综合体或一个政治综合体的附属地区,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发展的生存空间。他们还强调与作用实体形成有关的那些社会和心理因素。
纵观这一发展史,我们应该看到生存空间概念具有深刻内涵,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对应的内在本质,要求人与环境协调一致,并阐述了空间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