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态因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生态因子shengtaiyinzi亦称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和地理分布的环境条件。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1)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大气、湿度、盐分、风、火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等。(2)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复杂关系和影响,如种内关系中的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中的共栖、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同一环境中包含多种不同的生态因素,每种生态因素的质量、数量和强度的变化都会对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研究某一特定环境中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既要弄清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又要找出对生物生存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例如,棉铃象鼻虫只能在相对湿度为40~88%、温度为17~39℃之间的环境中发育。当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40%时,棉铃象鼻虫从卵发育为成虫需21天。若温度不变,相对湿度为60~65%时,其发育只需11天便完成。又如,珊瑚只能生活在年平均水温高于20℃的热带海洋中,若水温低于此限,它就无法生存,对珊瑚来说,温度是主要限制因子。 生态因子又称“生态因素”。对生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有时把起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如坡向、坡度等不作此因子看待。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生物生活环境中对生物生存发展起直接影响作用的任何环境因子。常分为五大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