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田氏代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田氏代齐春秋时田氏把持齐国朝政,并最终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史称 “田氏代齐”。齐国是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姜太公吕尚的封地,因而又称姜齐。春秋初年,与齐邻近的陈国内讧,陈公子完逃到齐国,被齐恒公任命为管理手工业的官吏,这是陈氏 (因公子完封于田地又称田氏) 在齐国立足的开始。公元前489年,田完 (陈完) 的第五代孙田乞,利用齐景公死后君位继承问题之争,发动政变,赶跑了新立的国君荼,迎立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为齐君主,是为齐悼公。田乞为相,控制了齐的政治、军事等大权,“专齐政” ( 《史记·田世文家》)。前485年,田乞又把悼公杀掉,立其子壬为君,是为齐简公。田乞死后,其子田常 (田恒) 代立,为田成子,任左相。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武装政变,夺取政权。他首先打败右相监止调来的武装力量,杀死监止,然后杀死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齐平公,自为相,掌握实权,齐君从此名存实亡。田成子为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胜利,继续推行前辈所制定的政策,“亲于百姓”,通过大斗出贷、小斗收还等措施,大力争取民众的支持,以致当时流传着 “妪乎采芑 (一种野菜),归乎田成子”的歌谣 ( 《史记·田世文家》)。田成子还修功行赏,通过 “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 (同上) 等方式,提拔、培植地主阶级人才。同时,对其他诸侯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使自己的政治地位得到各国的承认。为使齐国的政权完全掌握于田氏手中,田成子又陆续消灭了齐国的十余支旧贵族势力。田成子死后,其子襄子 (田盘) 代立,更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夺取了大部分地方政权。襄子的孙子田和将名义上的齐侯康公迁往海边。前386年,田和废掉齐康公,自立为齐侯,有名无实的周天子予以承认,田氏正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 田氏代齐西周春秋时,齐国国君本为姜姓。齐景公时,贵族田桓子用大斗贷出,小斗收进的办法笼络人心。民众大量逃往田氏门下。此后田氏又联鲍氏,攻灭执政的栾氏和高氏,杀晏孺子,立齐悼公,随之又杀死悼公,立齐简公。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年),田成子杀死简公及右相监止,从此田氏专齐国国政。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和为齐国国君,姜齐遂为田齐所取代。 田氏代齐春秋时期齐国田氏专权代政一事。田氏即陈氏。齐景公时,代表新兴势力的田桓子以大斗出贷和用小斗收进的方式笼络人心,大量民众逃到了田氏门下,势力日增,同齐国旧势力展开了公开的斗争。与此同时,联合鲍氏攻灭了两家执政的贵族栾氏和高氏。晏孺子时,田乞攻灭了旧贵族国氏和晏氏,并将晏孺子杀死,拥立了齐悼公,田乞任了齐相。至此,基本控制了齐国的政治军事大权。不久,田氏杀死齐悼公而立简公。简公任用田恒和监止为左右相,并宠信监止,以期削弱田氏势力。然而,田恒继续减轻赋税,进一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力量亦相应地得到了扩大。前481年,田成子杀死简公,齐国从此便完全由田氏专权,封建政权在齐国正式建立。周安王于前358年正式承认田氏为诸侯。 田氏代齐齐国贵族田氏夺取政权的事件。齐国的田氏原为陈国公子完的后裔。齐桓公时,因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逃至齐国,被桓公任命为工正。春秋中期以后,田氏势力逐渐强大。为继续壮大势力,田氏家族采取种种方法争取民众,削弱公室。田桓子将粮食分给贫苦百姓,并联合国人驱逐执政贵族栾氏、高氏。其子田乞又采用大斗借出、小斗收入的办法,争取民众拥护。前489年田乞联合诸大夫势力发动政变,打败贵族国氏、高氏,赶跑新立国君公子荼。另立阳生为君(齐悼公),自己为相,逐步控制了齐国政权。田乞死后,子常(田成子)代立,继续为相。田常仍然大斗出贷、小斗收进,并将山海之产以低价出售。结果,民归之如流水,纷纷投奔田氏门下。齐简公四年(前481年),田常发动武装政变,打败简公宠臣监止。简公逃跑被捉,不久遭杀害。田常遂立简公之弟骜为君(齐平公),自己为相,掌握实权。以后,又采取以下措施巩固田氏家族地位:赏赐夺权斗争中立功者;同中原各国及南方的吴、越建立友好关系,以使自己的政治地位得到各国承认;亲自掌握刑罚大权,陆续消灭鲍氏、晏氏等实力强大的家族;扩大田氏封地,增强实力。至此,齐国政权已完全控制在田氏手中。田常死后,其子孙继续扩展势力,至田常曾孙田和时,将齐康公迁往海边。康公十九年(前386年)自立为齐侯,并得到周安王的承认,从而完成了田氏代齐的过程。田氏代齐反映了春秋中期以后,新兴地主阶级同旧贵族进行斗争、最终取而代之的历史趋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