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田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田赋tianfu

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土地征收的赋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有的诸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被迫改用按亩征税的办法。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是按亩征收田赋的开始。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开阡陌封疆,准许土地自由买卖,进一步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奠定了按亩征收田赋的赋税制度。历代田赋有不同名称: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称田租;后来官田称租,私田称税;宋有“官田之赋”和“民田之赋”,这是不分官、私均称田赋的开始;元至明初称税粮,实行一条鞭法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均称田赋。历代田赋体制改革较重大的有:唐的两税法;明的一条鞭法;清的地丁合一。这些改革虽简化了税制和征收手续,但并未减轻人民的负担。

田赋

农田税。即以所种农田为计税单位而收其耕种者的赋税。《国语·鲁语下》: “季康子欲以田赋。” 韦昭注: “田赋,以田出赋也。贾侍中云: ‘田,1井也。周制: 16井赋戎马1匹、牛3头。1井之田欲出16井之赋也’。”

田赋

中国历代政府对土地所征收的税。在中国各种赋税中起源最早,历代皆以此为国家收入大宗。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实行的初税亩,为征收土地税的开端。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商鞅变法,确定了按亩征收田赋的制度。汉、魏、晋、南北朝,田赋都称田租。唐行租庸调,有户税和地税。行两税法后,田租及庸、调均并入户税征钱,青苗钱等各种附加合并于地税征粮。宋将唐户税与地税统一按田亩征收,有“官田之赋”和“民田之赋”,田赋之名自此始。明官田和民田都征田赋,行一条鞭法后,徭役都折征银两,也并入田赋征收。清初又陆续将各项杂征并入田赋;实行摊丁入地后,丁银和田赋合并征收。辛亥革命后,又将漕粮,芦课和各种官田租课统称田赋。

田赋land tax

中国历代政府按田亩面积所征的赋税。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的“初税亩”,为中国历史上征土地税的开始。秦汉到南北朝,田赋多称田租,唐行租庸调制时,有户税与地税;行两税法后,田租和庸调并入户税征钱。地税和各种附加合并,分夏秋二次征收。宋又分为“官田之赋”与“民田之赋”。元代地丁征收米粟叫税粮。明实行一条鞭法后至清初,逐渐将徭役、土贡及各项杂税折征银两并入田赋,实现了实物租税向货币租税的转变。自雍正间地丁合一,即把丁银摊入田赋,田赋就成为国家主要财政收入,从而赋役合并的改革得以最终完成。辛亥革命后,漕粮、芦课、官租也统称为田赋。

田赋

中国历代政府征收的土地税。在中国各种赋税中起源最早,历代皆以此作为国家收入大宗。春秋中后期,鲁国于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开始对井田以外的私人所占土地按亩征税,始称“初税亩”,是为古代开征田赋之始。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改用“田赋”,历代封建政府沿袭。田赋虽由土地所有者负担,实际上地主所缴是佃农提供地租的一部分,是农民剩余劳动的转化形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