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甲骨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甲骨文

亦称“契文”、“卜辞”、“殷墟文字”等。是殷代的文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因多镌刻书写在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殷商时代,统治者崇信鬼神,行事前往往用龟甲占卜吉凶,其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状况的卜辞,其文字就是甲骨文。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刻有文字的甲骨,其后经多次发掘,先后出土10余万件,大多为盘庚迁都至殷纣灭亡273年之间王室的遗物,文字象形简古,劲健挺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059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王朝崇尚迷信,凡有祭祀、征战、田猎之事,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并把结果刻在卜骨上,所以又称“甲骨卜辞”。1899年首次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1904年孙诒让著《契文举例》,始作考证。1928年后作了多次发掘,先后出土约16万片,为盘庚迁殷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近年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也曾发现一些西周时代的甲骨文。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汉字最古老的完整文字体系。据《甲骨文编》称,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在4500字左右,可识的约1700字。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并且有了大批的形声字,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但多数字的笔画和部位还没有定型。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甲骨文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商朝都城的遗址)。在清末才被发现,自1904年至1928年先后又作了多次发掘,先后出土十余万片。在可识的汉字中,以甲骨文为最早。


甲骨文jiaguwen

一般是指商周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用作占卜的文字。主要是商代的文字。它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体系。发现商代甲骨文的地点主要在河南安阳附近的小屯村(殷墟),西周早期的甲骨文主要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但数量较少。目前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出土于西安郊区,距今有4000多年,仅是很少的几片。甲骨中的龟甲,大多用龟腹甲,因腹甲较背甲柔软,容易用刀刻字。骨多是牛的肩胛骨,也有极少数其他动物的骨头和个别人的头盖骨。甲骨上面的文字,一般是用铜刀刻写的,也有少数用“毛笔”写的。古代称刻为“契”,称书写为书,因此甲骨文也被称为“殷墟书契”。甲骨在使用前要经过多次加工整治,如锯开,刮削平整,在背面钻孔凿眼。占卜时,先用火在背面的钻孔上烧灼,火烧后,在正面就出现裂纹,称“卜兆”。甲骨上面的文字内容大多是根据卜兆所示吉凶祸福的简单记事,这就是“卜辞”。内容涉及征伐、祭祀、狩猎、天象、农业、疾病等方面。卜辞的修辞格式很简单,许多辞句是“某日(干支字记日)占卜,某人问某事吉或不吉”等。有时记录占卜的效验,个别有专记事而不占卜的。甲骨文在字形变化上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象形字的图形繁简不定,笔画可多可少;字形方向左右不定;直行书写第二行时,或向左提行或向右提行等。但甲骨文毕竟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从字体结构看,除了象形字外,还有形声字和假借字。目前,已发现的商代甲骨文大约在15万片以上。这些甲骨一般都是破碎的,只有极少部分是完整的。已经整理出来的甲骨文单字,除去重复的和异体的,约有4500个左右,其中能够准确认识的仅有1000多字,这些大多数是比较常用的字。此外,不能确认的约3500字,大多数是人名、地名等专用名字。


甲骨文jiaguwen

通行于殷商时代的汉字。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通称为甲骨文。也叫做“契文”、“卜辞”、“殷墟文字”。
殷商时代盛行占卜,遇事必先求神问卜。龟甲和兽骨是当时常用的占卜材料。每次占卜之后,一般要把占卜的日期,占卜人的名字,问卜的事情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面。因此,甲骨文字大多是有关占卜活动的记录,一般都比较简单,最详细的也不过百字。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因是殷王朝都城遗址,故称之为殷墟)。最初甲骨被人当作药材来挖掘贩卖,1899年才由王懿荣偶然发现其上的契文并开始收集。1904年孙诒让著《契文举例》一文,最先对甲骨文进行考释。这以后,发掘、研究甲骨文的工作才逐步受到重视并开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先后发掘出土的甲骨有十万余片,单字四千多个,现已辨识出的约占三分之一。
甲骨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它的图形性很强,字形尚未定型,一个字可以有多种写法,笔画繁简悬殊;合体字的偏旁位置也不固定;有些字的写法可正可反。这表明它具有古老的象形字的基本特点。但它已是比较进步的文字,已形成一个可以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就形体结构来看,甲骨文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都有,已开始由独体向合体发展。假借用法也十分普遍。甲骨文的字形特点很鲜明,由于受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影响,它的笔画特点是线条细瘦,弯折之间方多圆少,字形瘦长,大小参差不齐。
甲骨文过去专指安阳殷墟出土的殷商卜辞文字。近年来,陕西等地又先后发掘出土部分周代甲骨,所得单字近300个,字形与殷商甲骨不尽相同,目前正在研究中。

甲骨文jiaguwen

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1899年以来,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约10万片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同时在这里又陆续挖掘出宫殿、坟墓、住宅和手工业作坊的遗址。由于这里曾是盘庚迁殷后的都城,所以又称作殷墟。殷墟出土的甲骨上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大部分是武丁时代至帝辛时代的卜辞和记事文字,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共有单字约3 000多个,这说明商朝晚期文字已经相当多了。汉字的六种构成原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在甲骨文中都已见雏形。甲骨文字体均匀美观,是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已发现的甲骨文内容丰富,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刻有卜辞的龟甲


甲骨文Jiaguwen

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亦名“卜辞”、“契文”。它是商代通行的字体,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1899年被王懿荣等人首次发现,以后我国学者又在陕西、山西等地相继发现一批周代的甲骨文。现有十余万片,分藏在中国各大博物馆和日本、美国等地。甲骨文的书法极富古朴变化之美,用笔有直有曲,结字疏疏落落,有大有小。关于甲骨文的著作有刘鹗《铁云藏龟》、孙诒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中国科学院《甲骨文集》。

甲骨文


甲骨文Jiaguwen

文字学术语。古汉字的一种书体的名称。是商、周时代人们用龟甲或牛、羊、象骨占卜凶吉时刻写卜辞和记录与占卜有关的事情所使用的文字。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可识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和相当严密规律的汉字。它基本具备了后来汉字的种种特点。这种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在我国河南安阳小屯村、郑州二里岗、山西洪洞坊堆村、陕西长安张家坡、岐山凤雏村、扶风齐家村、北京昌平白浮村等地都有发现。出土总数达15万余片。由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甲骨最早、最多,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契”、“殷墟文字”。又因为这种文字是刻写在用来占卜的甲骨上的,又被称为“契文”、“卜辞”、“龟甲文字” “龟版文” “龟甲文”、“甲骨刻辞”、“贞卜文字”。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最先发现并开始收集刻有文字的甲骨片。1903年刘鹗精选拓印了1 058片甲骨, 编成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1904年孙诒让写出了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契文举例》。后经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人研究, 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在4 500字左右,其中可认识的约1 700字。甲骨文字形结构已从独体趋向合体, 而且有了大批的形声字。但它毕竟是初期文字, 尚未定型。所以往往不拘笔画多少、位置反正,异构极多。由于它是在甲骨上刻写而成, 所以一般笔道较细, 多为直笔。殷墟甲骨文记录的大都是自盘庚迁殷到纣亡273年间商王室、贵胄的活动,是研究晚商社会的宝贵资料。陕西扶风、岐山等地出土的西周甲骨,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史料。对甲骨文的研究,还被应用到更为广泛的范畴。如有人用碳十四测定公元前1120年前后的一些甲骨中提到有一年颗粒无收, 从而证实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最古老的一次火山喷发——公元前1120年冰岛赫克拉火山的喷发在我国产生的效应。

甲骨文

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殷商时代通行的汉字形体。殷商时代崇尚迷信,凡祭祀、征战、田猎等,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把这种记录称为卜辞,把这种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殷王朝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所以又称殷墟文字。甲骨文虽说已有3000多年历史,但发现它却还不到100年。以前人们不知道它的珍贵价值,挖掘出来的甲骨,不是被毁弃,就是被当做 “龙骨” 卖给药材商。直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甲骨文,开始搜集,并拓印为 《殷虚书契》等。在早期甲骨研究中,贡献最大的是孙诒让、罗振玉和王国维。1928年以后,对安阳殷墟作过多次挖掘,先后出土甲骨10余万片,单字总数大约有4500个,可识者约1/3。这种文字的特点是线条细瘦,直笔多曲笔少,结构不定型,象形性强,但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有了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由此可见,甲骨文已是 一种比较成熟系统的文字。现在通行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逐步演变而来的。现代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学者颇多,成就突出的有郭沫若、唐兰、于省吾等。影响较大的甲骨文著作有: 孙海波的 《甲骨文编》,初版于1934年,1964年修订再版。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的 《甲骨文合集》,该集由中华书局于1979年10月至1983年1月出齐。


甲骨文

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也叫“卜辞”、“契文”。它是商代通行的字体,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1899年被王懿荣等人首次发现,以后我国学者又在陕西、山西等地相继发现 一批周代的甲骨文。现有10余万片,分藏在中国各大博物馆和日本、美国等地。甲骨文的书法极富古朴变化之美,用笔有直有曲,结字疏疏落落,有大有小。关于甲骨文的著作有刘鹗《铁云藏龟》、孙诒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郭沫若《卜辞通篡考释》、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中国科学院《甲骨文集》。


甲骨文

甲骨文

又称“卜辞”、“契文”,“龟甲文字”。中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用刀契刻于龟甲兽骨而成,因此风格劲健挺秀,有很高的艺术性。郭沫若《殷契粹编·自序》:“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最早将其视为书法艺术来书写的人有罗振玉、董作宾等。现已成为书法艺术的一种书体。参见“语言文字”中“甲骨文”。


甲骨文

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又称“卜辞”、“契文”、“龟甲文字”、“殷墟文字”。商代帝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卜毕将所问之事或所得结果刻写其上,其文字称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但其笔画和部位尚未定型,为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参见“艺术”中的“甲骨文”。


甲骨文

见“语言文字”中的“甲骨文”。

甲骨文

又叫卜辞或殷墟文字;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作为祭礼或占卜的特殊文字。商朝灭亡后,这些资料被长期埋没在废墟中。1899年,第一批殷墟遗物出土时,同时发现大量甲骨片,为研究上古史、汉语史增加了文献,也是研究古文字书法和书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甲骨文

甲骨文

也称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中国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有关占卜的记事文字。甲骨文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虚,光绪二十五年(1899) 方被发现。1903年刘颚编《铁云藏龟》,1904年孙诒让著《契文举例》,始作考释。它出土日益增多。近年来又在陕西周原等地发现了西周的有字甲骨,在西安发现了原始先民刻写过的甲骨。八十多年来先后出土达十五、六万片,共有单字四千五百个左右,能识的约一千七百多字(据《甲骨文编》)。甲骨文是中国最古的文字体系,其结构由独体趋向合体,基本上具有象形、假借、形声三种类型,开创了后世汉字结构的先河。是研究我国文字起源及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近年出版的《甲骨文合集》为迄今收集甲骨文最全的著作。

甲骨文

又称卜辞、契文、龟甲文字。中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用刀契刻于龟甲兽骨而成,因此风格劲健挺秀,有很高的艺术性。郭沫若 《殷契粹编·自序》: “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最早将其视为书法艺术来书写的人有罗振玉、董作宾等。现已成为书法艺术的一种书体。

甲骨文

亦称“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汉字。为现存最古可识的汉字。189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朝都城遗址)。后又多次发掘,共出土十余万片,单字总数在四千五百字左右, 其中可识的约一千七百字(据《甲骨文编》)。文字结构已由独体向合体发展,并有大批形声字。但多数字的笔画和部位尚未定型。

甲骨文

甲骨文

又称卜辞、契文、龟甲文字。中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用刀契刻于龟甲兽骨而成,因此风格劲健挺秀,有很高的艺术性。郭沫若《殷契粹编·自序》: “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最早将其视为书法艺术来书写的人有罗振玉、董作宾等。现已成为书法艺术的一种书体。

甲骨文

殷商时代的代表字体,因刻于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之上而得名。又称契文、卜辞、贞卜文字、殷墟文字等。公元前14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1世纪中期(即盘庚迁殷后至纣王亡国)殷商王朝占卜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和少数纪事刻辞。最详细的一条近100字。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而又有系统可寻的文字,西周时期仍有在甲骨上刻写文字的。甲骨文已在地下埋藏3000多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发现。经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考订为商代文字。1903年刘鹗精选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最早将甲骨文公之于世。1904年,孙诒让著《契文举例》,最早对甲骨文作考释。甲骨文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中国汉字发展到甲骨文时代,至少经历了2000年的演变过程。初步形成了以独体初文为基本部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区别汉字构形系统,很多字还保留着明显的象形性,大部分字的笔画和结构尚未定型,异构字很多。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在书写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是甲骨文断代的主要依据。时至今日甲骨文出土10余万片,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即甲骨学。世界总共收藏甲骨154604片。其中:中国收藏127904片(含台湾省收藏30204片,香港收藏89片,私人收藏1731片)。在国外10多个国家收藏的有2万余片。收藏最多的为日本,12443片,其次是加拿大,7802片,英国3355片,美国1882片。俄罗斯、德国、瑞典、瑞士、法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也有少量收藏。已出土的甲骨,不重复的单字有5000多个,能够辨认的字有1500多个。有的专家分析了1226个已认识的甲骨文字,其中会意字占32%,形声字占27%,象形字占23%,假借字占11%,指事字占2%,基本上已具备系统记录语言与表达思想的功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