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疟原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疟原虫nueyuanchongPlasmodium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孢子纲。身体微小,营寄生生活。寄生在人体内的主要为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由雌按蚊(Anopheles)传播,引起患者出现隔日(48小时)发冷和发热的疟疾病,俗称“发疟子”,“打摆子”。间日疟原虫有2个寄主,一是人体,寄生在人的肝脏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另一个是雌性按蚊,寄生在它的胃内,进行大量增殖。寄生在人体的间日疟原虫,能大量破坏红细胞,使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红细胞,由450~500万个可减少到400~100万个。因此,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使病人贫血。由于大量红细胞破裂而散出毒素(主要是异性蛋白质),可刺激病人血管收缩。因此,病人先感到寒冷;同时由于管理体温的神经中枢受到刺激,以及发冷时肌肉的战栗所产生的大量热不易散出,病人又出现发热症状。一般经3~4小时全身发汗后,体温又下降到正常。到一定时间,又因红细胞大量破裂,而反复发作。再者,病人因功能受损,不能综合铁质,也可使病人贫血。由于间日疟原虫的寄生,还能使人的肝脾肿大。近年发现,由于红细胞堆积在人脑的毛细血管中,而形成脑血栓,能使脑受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疟原虫

孢子虫纲,疟原虫科。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四种。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以人和雌性按蚊为宿主。后者又是疟疾的传播媒介。生活史分四个时期,即红细胞外裂体增殖、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前两期分别在人体的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进行,使细胞破坏而产生疟疾的周期性症状;后两期在蚊体内完成,当感染性按蚊吸血时又可传染给人。疟疾是中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孢子纲。身体微小,营寄生生活,寄生在人体内的主要为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由雌按蚊(Anopheles)传播,引起患者出现隔日(48小时)发冷和发热的疟疾病,俗称“发疟子”、“打摆子”。间日疟原虫有2个寄主,一是人体,寄生在人的肝脏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另1个是雌性按蚊,寄虫在它的胃内,进行大量增殖。寄生在人体内的间日疟原虫,能大量破坏红细胞,使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红细胞,由450~500万可减少到400~100万个。因此,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使病人贫血。由于大量红细胞破裂而散出毒素(主要是异性蛋白质),可刺激病人血管收缩。因此,病人先感到寒冷;同时由于控制体温的神经中枢受到刺激,以及发冷时肌肉的战栗所产生的大量热不易散出,病人又出现发热症状。一般经3~4小时,全身发汗后,体温又下降到正常。到一定时间,又因红细胞大量破裂而反复发作。病人因肝功能受损,可使病人贫血。由于间日疟原虫的寄生,还能使人的肝脾肿大。近年发现,由于红细胞堆积在人脑的毛细血管中,而形成脑血栓,能使脑受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此外,寄生人体的疟原虫还有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等,均可由雌按蚊传播,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

疟原虫Plasmodium

孢子纲,疟原虫科。多寄生在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和其他的内皮细胞内。生活史复杂,分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通常有二个宿主,有世代交替现象。主要的传播媒介为按蚊(anopheles)、库蚊(culex)和伊蚊(aedes)。当感染有疟原虫的雌蚊吸血时,子孢子随蚊的唾液注入宿主体内,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行红细胞外期裂体生殖(或滋养体在肝细胞内呈休眠状,待复苏后再行裂体生殖),产生潜隐子;潜隐子侵入红细胞,行红细胞内期裂体生殖,产生裂殖子,在血液内经几代裂体生殖后,大量的裂殖子散出时,患者就会产生寒战、高烧等疟疾症状,俗称“打摆子”。裂殖子除继续进行裂体生殖外,部分裂殖子就发育为大配子母细胞和小配子母细胞,并在宿主体内开始进行配子生殖。当蚊再行吸血时,大、小配子随血液进入蚊胃,并接合形成动合子,完成配子生殖。然后再开始孢子生殖,产生子孢子,随蚊的唾液再传入人等宿主体内。又复始其生活史。疟原虫的种类很多,有专一性的宿主。寄生人体的疟属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P.vivax)、三日疟原虫(P.malariae)、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和卵形疟原虫(P.o-vale)。在中国流行的是前3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