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痘病毒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痘病毒科Poxviridae感染人和动物后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化脓性皮肤损害的DNA病毒。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病毒颗粒呈砖形或卵圆形,长300~450 nm,宽170~260 nm。衣壳呈复合对称。病毒的类核体(nucleoid)呈哑铃状,在类核体的两侧凹面处各有一侧体。基因组为双链DNA的单分子,分子质量为85×106u~240×106u,DNA中G+C的mol数为0.26~0.40。部分成员对乙醚敏感。衣壳结构特殊,由无数蛋白质微管组成,正痘病毒表面似桑椹状,副痘病毒呈“8”字型缠绕的线团样外观。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和装配,由微绒毛释放,或是由细胞崩解而释放出来,胞浆内可形成B型和A型包涵体。病毒颗粒中至少含有30种结构蛋白、数种酶和10种抗原,其中之一是多种脊椎动物痘病毒所共有。本科病毒分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inae)和昆虫痘病毒亚科(Entomopoxvirinae)。前者又分6 个属; 正痘病毒属 (Orthopoxvirus ),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禽痘病毒属 (Avipoxvirus),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兔痘病毒属(Leporipoxvirus),猪痘病毒属(Suipoxvirus)。常见畜禽病毒有绵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又称口疮病毒、牛痘病毒、小鼠脱脚病病毒、禽痘病毒、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黏液瘤病毒、猪痘病毒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