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瘦西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18 瘦西湖在扬州市西郊,是隋唐以来开辟的风景区,久负盛名。因湖身狭长曲折,风景与杭州西湖相比,别具清瘦秀丽的特色,故称瘦西湖。湖长4公里,原是自然河道,经过多年经营,因地制宜地建造许多风景建筑,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长堤、徐园、白塔、吹台、小金山、五桥亭等名胜。湖畔复建的二十四桥景区,为古城扬州增添异彩。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或炮山湖,又称长春湖,实即扬州旧城北门外的冶春园直到蜀冈平山堂的一段河道。因河道曲折开合,清瘦秀丽如长湖,清代诗人汪沅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此名遂著。早在清康熙年间,这一带已陆续有许多别墅园建成。乾隆年间是瘦西湖园林集群的全盛时期,“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长达十余公里。当时分别命名为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熏风,碧玉双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二十四景中大部分为一园一景,景名即园名,也有一园多景或一景多园的。此外还有以园主人的姓氏命名的园林若干处。瘦西湖不仅是私家园林荟萃之地,也是一处水上游览的风景名胜区。当年盐商们为了取悦皇帝而在两岸作足够的园亭装点,包括修建整座临时性的装点园林,即采用“档子法”,围墙用竹树蕃篱及蒲包临时堆砌,以假乱真。位于湖南端转折处的丁溪为瘦西湖最有代表性的一段。丁溪形如丁字,在原来河道的基础上加以人工的改造,利用一系列岛屿的障隔把河道转化为若干大小湖面,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地貌条件。以三座桥梁为界,形成一组相对独立的园林集群,其中的四座: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冶春诗社、倚虹园均为不同格局的独立小园林,而在总体布局上又互为对比,诸园的建筑物之间,还形成对景线,从而更加强化了这个园林集群的整体性。整个瘦西湖的湖上园林也正是运用诸如此类的规划手法,把“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沈浮:《浮生六记》)。嘉庆时,湖上园林已逐渐衰落,道光年间终于一蹶不振。如今,沿湖的这数十座园林,绝大部分已湮灭无存,少数仅剩遗址依稀堪寻。 扬州瘦西湖白塔 瘦西湖位于江苏扬州市西郊。是扬州著名风景区,湖光潋滟,园林雅致。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经过经营改造而成。与杭州西湖相比,显得清瘦秀丽,故名瘦西湖。湖中有一名胜,叫小金山,初建于乾隆二十二年,是赏月的好地方。另外还有长堤春柳、徐园、春草池塘吟榭、四桥烟雨楼、虹桥、长春桥、春坡桥、五亭桥等,雨天,杨柳依依,烟雨茫茫,恍如进入仙境。瘦西湖把天然与人工融为一体,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人前往。 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市西郊。原为蜀岗山水流入运河的一段河道,即炮山河,又名保障河。后建园造林,形成秀丽湖上风光。湖面瘦长,位于扬州西部,故名。从湖园入口到蜀岗平山堂,有“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之赞。沿途有冶春园、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虹桥、长堤春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五亭桥、莲性寺、白塔等景点。虹桥横跨瘦西湖南口,如波面卧虹,五亭桥又名莲花桥,桥上五座亭台如五个婷婷少女,造型典雅。白塔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扬州古典园林有湖上园林及城市山林两类。湖上园林集中河湖两岸。城市山林分布于大街小巷。其中寄啸山庄、个园、萃园、珍园、刘庄等可与苏州古典园林相媲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