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07 白圭约前370—前300战国时大商人和商业理论家。他的经商理论比较完备,是封建社会历代商人崇奉的祖师。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农业经济循环论,认为农业收成的好坏随天时变动而循环往复,主张“积著率岁倍”(《史记·货殖列传》),即按照农业经济循环的规律进行货殖,每年可以有成倍的收益。他长期经商,善于探索规律,积著之理,指导商业经营。主张“乐观时变”的商业原则,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商方针。丰年收进粮食,出售丝、漆;歉年或茧子上市时,收进帛、絮、出售粮食,以求得最大的利润。还认为经商必须掌握时机,当机立断,做到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取”。经商还必须运用智谋,犹如“孙吴用兵”(同上)。他还主张薄利多销,“欲长钱,取下谷”,即经营一般谷物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虽然利润不高,但成交量大,能积少成多,以多取胜。此外,他还十分强调商人的个人素质,认为一个精明强干的商人,必须具备“智”、“勇”、“仁”、“强”四个条件,缺乏这些条件,“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白圭1419—1474明中期将吏。字宗玉,南宫(今属河北省)人。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御史朱勇军。九年征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十四年随英宗征瓦剌。“土木之变”脱还。朱祁钰命其往泽州(今山西晋城)募兵。后晋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天顺二年(1458年)晋右副御史与方瑛往讨贵州东苗干把猪。是年又巡抚湖广。四年(1460年)为兵部右侍郎。七年晋工部尚书。成化元年(1465年)提督军务,镇压刘通领导的荆襄流民起义,加太子少保。三年改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十年(1474年)卒。赠少傅,谥恭敏。 白圭生卒年不详古代著名商业家。战国时周(今河南洛阳)人。白圭经商“乐观时变”,善于掌握经营的时机。他利用当时的天文学知识预测农业收获的丰歉,从而决定取予。其经营原则是注意吸取各种有用的知识,他说: “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把政治谋略、兵法、法治等学问都运用到商业经营中去。他还对商业经营者的素质提出要求。认为从事商业经营必须具备智、勇、仁、强4种品质。智即要具有随机应变的智慧; 勇,即要有不失时机,当机立断的勇气; 仁,即为了取得钱财,善于取予; 强,即要有所守,有耐心,善于等待,稳得住。他认为若不具备这4种品质是经营不好的。白圭提出的从事商贸活动的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天下言治生祖白圭”把白圭视为商业经营的鼻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