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朗起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白朗起义

1912年白朗领导的豫西农民反对袁世凯军阀统治的武装起义。义军曾号称“中原扶汉军”,又称“公民讨贼军”,纵横豫、鄂、皖、陕、甘五省,并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攻克河南禹县等地。在所经之地遍布告示,谴责袁世凯,要求逐袁,“设立完美政府”。袁派大军镇压。1914年8月,白朗战死,起义失败。

白朗起义

袁世凯统治时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为反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1912年4月,白朗以“打富济贫”为号召,在河南宝丰率众起义。活动于鄂豫边境一带。9月,围随县,进占鄂北重镇枣阳,接着挥师北上,分兵攻占唐县、方城、卢氏等地。1914年初进入安徽六安、霍山等县,建立“中原扶汉军”,队伍扩大到2万多人。3月回师攻占老河口,后入陕西,连破10余州县。4月进入甘肃。在此期间,白朗曾与革命党人取得联系,将起义军改名 “公民讨贼军”,以 “逐走袁世凯”,“设立完美之政府”为宗旨。袁世凯先后调动8省20多万兵力,在帝国主义援助下进行围剿。1914年起义军回师河南,最后失败。这次起义持续2年,遍及5省,沉重打击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白朗起义

民国初年著名的反袁世凯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很快,袁世凯又窃取了革命成果,重新实行反动统治。袁世凯政府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对内恢复旧税,增加新税,狂搜滥刮,残酷剥削,实行独裁,妄图复辟帝制。它的倒行逆施,遭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坚决反对。袁世凯统治的几年间,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其中,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武装反抗斗争,是白朗起义。
白朗,字明心,河南省宝丰人,绿林出身。1912年以豫西舞阳母猪峡为根据地,聚众抗官,正式起事。白朗于1913年4月攻克禹县。旋即南下湖北北部山区,摆脱豫、鄂官军追剿。6月返回河南,连克唐河等地,经南阳入方城,围鲁山。6月15日占领禹县,当晚经郏县返回宝丰、鲁山。30日抵豫西卢氏。7月初南下宛西,攻占荆紫关,由湖北东进淅川、邓县、内乡、镇平。白朗起义军以打富济贫为号召,受到沿途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此期间,白朗与革命党人有了联系,曾以 “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军” 的旗号活动。7月20日,黄兴派人携其亲笔信来豫求见白朗,建议白朗部: 占领豫鄂之间,相机进攻,可以断敌后援; 若能多毁铁路,使彼进路阻碍,为功实匪浅鲜。9月25日,白朗率3000人攻克湖北枣阳,并在此将部队整编为16路。10月,北返河南,转战豫西南地区。为了避开反动军队的围攻,白朗又挥师东下,跨过京汉铁路,相继攻克潢川、固始、商城、安徽金家寨、六安、霍山、英山等地,准备打过长江去,和革命党人联合起来,反对袁世凯。但此时南方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的 “二次革命” 已经失败,所以,起义军又回师豫南。1914年2月,起义军由皖西经豫东南跨过京汉铁路重返桐柏山区。3月攻克湖北老河口,7月14日由荆紫关进入陕西。此时,义军人数已达两万,先后打出 “中原扶汉军” 和 “公民讨贼军” 的旗号。起义军在陕西连克商南、商县、山阳、柞水、户县、周至、扶风、乾县、永寿、邠县、长武、凤翔、陇县等地,西进甘肃。在甘肃省内又连克通渭、陇西、伏羌。1914年5月抵达天水,大败官军。在甘南地区经徽县、成县、武都、西固、岷县而达临潭。当地回族居民误信谣传,与白朗军搏战,双方损失惨重。白朗义军外部行动受阻,内部分歧,多数官兵思乡心切。白朗遂放弃西进计划,收兵东归,6月底义军自陕西进入河南。一入豫境,士兵更思家乡,各返其家,战斗意志和团结精神受到影响。白朗率所部于7月3日回到宝丰,转战于宝丰、临汝交界的虎狼爬岭。7月28日,白朗中弹牺牲。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白朗起义从1911年起到1914年止,历经三载,由一二十人发展到数万人,转战于豫、鄂、皖、陕、甘5省80余县,攻克县城50余座,打击和削弱了北洋军阀势力,动摇了袁世凯的统治基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