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补气药。出《本草经集注》。见《司牧安骥集》。又名山芥、天蓟、冬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晒干,除去须根,用水或米泔水浸软切片。生用或麸炒、土炒用。主产浙江、安徽。甘、苦,温。入脾、胃经。功能健脾燥湿,固表止汗,行水消肿,和中安胎。主治:❶牛脾虚,配苍术、紫菀、牛膝、麻黄、厚朴等,如白术散(《牛经大全》)。如脾虚下痢,与陈皮、芍药、茯苓、厚朴、葛根、甘草配伍。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主产于浙江、安徽。苦、甘,温。归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白术laryehead atractylode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省,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栽培。根状茎肥大成块状。叶有长柄,3深裂或羽状5裂。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总苞宽钟形,总苞片覆瓦状排列;全为管状花;花冠紫红色。瘦果倒圆锥状,被稠密白色的长直毛。冠毛羽毛状,污白色。花果期8~10月。通常用种子繁殖。块根入药,性温,味甘苦,具健脾益气、利水化湿功效,主治脾虚泄泻、水肿、痰饮等症。以浙江省于潜(临安县)所产品质最优,特称为“于术”。 白术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肥厚。茎直立。叶互生。头状花序顶生,紫红色。果稍扁。伊宁等地有栽培。具有健脾、去湿、安胎的功能。药用根茎。主治消化不良、胃胀满、脾肺气虚、妊娠气郁、不思饮食、风湿骨节痛、慢性肠炎、久泻等病症。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粗壮,略呈拳形。茎下部叶有长炳,深三裂,茎上部叶不分裂。茎直立,上部分枝,茎部木质化,微有纵槽。头状花序顶生,全部为管状花,多数呈紫色,秋季开花。通常用种子繁殖,种子长椭圆形。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中医学上以根茎入药,性温、味甘苦,白术被称为“南方人参”,功能健脾益气,利水化湿,主治脾虚泄泻、腹胀、眩晕、水肿、痰饮、胎动不安等症。产于平江、邵阳、怀化、湘西等地尤以平江白术久负盛名,素有“平术”之称。湖南种植白术有200余年历史,现年产量约6万担,居全国第二位,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白术地方传统中药材。主产于平江县,其他地区也有栽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物历史悠久。素有 “平术”之称。为多年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粗壮,略呈拳形。茎直立,上部分枝,茎部木质化,微有纵槽。叶互生,茎下部叶有深裂,茎上部叶不分裂。花小,多数呈紫色。瘦果,长椭圆形。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忌连作。药用部分为其地下茎,含挥发油,主要为苍术醇、苍术酮及维金素A。被称为“南方人参”,性温,味甘苦,具有健脾燥湿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腹泻、眩晕、水肿、胎动不安等症。湖南为中国白术重点产区,产量和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白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30~60 cm。根状茎肥厚,叶互生,茎下部叶片3深裂。头状花序顶生,花期9~10月。瘦果椭圆形,果熟期10~11月。一般4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将种子贮于砂中。第2年1月种植,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