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白渠

西汉关中渠名。《汉书·沟洫志》: 武帝太始二年(前95 ),“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 (今陕西礼泉东北),尾入栎阳(今陕西临潼渭水北岸),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曰: ‘田于何所? 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

白渠

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关中是京师所在地,开渠很多。除漕渠外,还有灵轵渠、成国渠、𣲗渠、六辅渠、白渠等。以白渠最为著名。白渠始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 (前95年),在渭水之北,西起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东入栎阳,引泾水,注入渭水,与郑国渠平行,长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当时有歌谣曰: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 (渠) 在前,白渠起后。举插为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跳入釜。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唐代自南而北分为三条干渠,曰太白、中白、南白,总称三白渠。唐高宗永徽年间 (650—655年)灌田万余顷,规模超过汉代。宋、元、明、清,渠道渐废,虽局部有所维修,利用率大为降低。

白渠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纳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征集民夫,在郑国渠南开渠。自谷口(今陕西醴泉东北)分泾水东流,经高陵、栎阳(今镇北)东至下邽(今镇南)入渭水。长200里,灌田4500顷(28万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几经修改,1930年后为泾惠渠。


白渠

西汉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太始二年(前95年)武帝因采用赵中大夫白公建议而得名。引泾水出今陕西礼泉西北经高陵西北、富平南,至渭南县东北注入渭水。全长200里,溉田4500余顷(相当今28万亩)。宋、元以后,其上游屡有修改,清末渠身缺坏。1930年以后改筑为泾惠渠。

白渠Baiqu irrigation canal

汉代关中的引泾灌溉渠道。西汉太始二年(公元前95),采纳白公建议修筑。自池阳谷口(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引泾水,引水口在郑国渠之北,干渠出郑国渠之南东行,经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至下邽(今渭南县东北)注入渭水,全长200多里,灌田4500多顷。此后与郑国渠合称为郑白渠。唐时分为太白、中白、南白三支渠,又称三白渠。后代因泾河河床下切,渠首屡次上移,宋开丰利渠,元开王御史渠,明开广惠渠、通济渠,清开龙洞渠。1932年改建为泾惠渠。

白渠bɑiqu

一作白公渠。在郑国渠首以北的泾河河谷引水。《汉书·沟洫志》:“太始二年(前95),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土。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言此两渠饶也。”

白渠

字秉之。以经学教授40余年,老授仪征训导,未赴而卒。博通诸经,著有《易概》22卷、《诗概》32卷、《周官概》20卷、《仪礼概》22卷、《礼记概》46卷、《孝经概》2卷等。

白渠

古代关中平原人工灌溉渠道。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用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在郑国渠南开凿,故名白渠,也叫白公渠。《汉书·沟洫志》:“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灌田四千五百余顷。”灌溉今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等县。此后白渠遂与郑国渠齐名,并常称“郑白渠”。沿渠受益民众歌曰:“于田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书·沟洫志》)高度评价了郑白渠带来的经济效益。白渠和郑国渠的渠口都在今泾阳县泾惠渠渠口之下(南),郑国渠汉代仍维持石川河以西旧道,白渠则在郑国渠之南,郑白二渠是一个灌区的南北两条干渠。唐代郑国渠在石川河以西的一段大约也湮废,名存实亡。白渠在唐代下分三支渠:即太白渠、中白渠和南白渠。太白渠在泾阳县东北十里,太白渠向南分出一支为中白渠,中白渠东流入高陵县。中白渠又分一支为南白渠,南白渠也东南流入高陵县。中白渠向东穿过石川河,在下邽县(今渭南县下邽)注入金氏陂。在唐代因白渠有三条干渠,故又称三白渠。三白渠在唐永徽中(650~655)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此后因沿渠修造碾等,灌溉面积减少。宋元以后白渠湮塞。其上游历有修改,如宋凿丰利渠,元凿王御史渠,明凿广惠渠,通济渠,清凿龙洞渠,则不利用泾水,完全依靠泾河旁的泉水,但仅上游有灌溉之利。1930年在郑国渠白渠基础上兴建的泾惠渠是关中三大灌溉渠系之一。

白渠

古代关中平原人工灌溉渠道。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用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开凿,故名白渠,亦称白公渠。是汉武帝时期开凿的“关中六渠”之一,成效最为显著。渠道从谷口(今泾阳县)引泾水东南流,经今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至栎阳(今临潼栎阳东北),东抵下邽(今渭南东北)注入渭河。渠长200里,灌溉农田4500余顷(合今20多万亩)。唐时自北而南,分为太白、中白、南白三渠,总称三白渠。宋、元以后,渠工渐废。1930年后改建为泾惠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