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甘、苦、酸,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白芍常用中药材,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又称芍药。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茎直立,高50.80厘米,根肥大,常呈圆柱形,外皮红色。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等功效。四川光绪初年 (1875年) 在中江、渠县已开始种植,为全国主产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1000吨,建国后最高年产2600吨,常年产量400吨左右。主产中江、渠县、广安、铜梁。中江产量约占全省量50%,中江白芍根肥壮,体坚质重,粉性足,切片不脱圈,表面光滑,色泽黄白适度,内心色白,早以银心白芍名扬国内外。主要药用成分为芍药甙等。 白芍多年生草木植物芍药之一,以去皮的根入药。具有平肝潜阳,益血敛阴,柔肝止痛等功效,兼有镇静、止痉、通经、利尿等作用。其使用范围很广,成为驰名中外的安徽四大栽培名药之一。主产于横贯毫县和涡阳的涡河两岸。安徽省白芍种植面积约600亩,收购量占全国43%,居全国之首。 白芍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肥大。茎直立,单一或丛生。叶互生,有长柄,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花较大,白色、红色或粉红色。果3—5枚。种子黑褐色。全疆平原地区有栽培。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能。药用根。主治高血压、头晕眼花、腹肌痉挛性疼痛、小腿抽筋、慢性胸炎、腹痛泻肚、里急后重、带脓血、胃及十二指肠渍疡等病症。 白芍中药材。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苯甲酸、挥发油、淀粉、蛋粉、蛋白质、鞣质等。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治头痛眩晕、胸胁疼痛、泻前腹痛、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山东为主要产地,分布于菏泽、曹县、鄄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