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白蛉bailingPhlebotomus

无脊椎动物,昆虫纲,双翅目,毛蠓科。虫体微小,长仅有1.5~3.5毫米,胸背隆起,灰黄色或棕色,上有多数细长毛。足细长。停息时,双翅分开,向上向后竖立,与体背成45°角,翅上具有细长白毛。飞行能力较弱,常呈跳跃式飞行。雌虫具有刺吸式口器,常于黄昏后和黎明前叮吸人和动物的血,白天隐藏在室内阴暗处;雄虫口器退化,仅能吸食植物汁液。雌虫产卵于室内外泥土里、垃圾堆内和砖石缝隙中。卵黑色,长圆形,上有斑纹。完全变态。幼虫多呈灰白色,体上有稀少的短毛,尾端具有2或4条长毛,多钻入泥土浅层处生活,以腐烂植物、真菌、粪便为食。蜕皮3次化蛹,蛹呈淡黄色,幼虫的皮附在蛹的尾端,其长尾毛也明显可见。羽化后,雌虫即可吸血,能传播黑热病,每年5~6月份最为活跃。以幼虫入土越冬。我国已发现27种,常见种为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


图197 白蛉

白蛉

俗称“白蛉子”。昆虫纲,双翅目,毛蛉科,白蛉亚科。一种小型的吸血昆虫。体长1.5—4毫米,呈浅灰、浅黄或棕黄色。全身密被细毛,体分头、胸、腹三部。胸部向背面隆起。似驼背,翅脉分支特殊。在停息时,两翅向背面竖立,与躯体形成45°角。为全变态发育。世界有500多种,中国已报告30多种,其中主要有中华白蛉、中华白蛉长管亚种、硕大白蛉吴氏亚种。可传播黑热病等疾病。

白蛉Phlebotomus

无脊椎动物,昆虫纲,双翅目,毛蠓科。虫体微小,长仅有1.5~3.5毫米,胸背隆起,灰黄色或棕色,上有多数细长毛。足细长。飞行能力较弱,常呈跳跃式飞行。雌虫具有刺吸式口器,常于黄昏后和黎明前叮咬人和动物的血;雄虫口器退化,仅能吸食植物汁液。雌虫既可刺吸人血,还能传播黑热病,每年5~6月份最为活跃。以幼虫入土越冬。我国已发现27种,常见种为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

白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