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鹿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白鹿原

位于市东南,包括灞桥区的狄寨、长安县的炮里乡、蓝田县的安村、巩村、孟村,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北方称大片高而平的地为原。《三秦记》载,周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朝野皆以为吉祥,故名。原上有汉文帝墓葬霸陵,故又称霸陵原,设霸陵县。这一带以霸为地名者甚多,如《史记》载,王翦伐荆,秦始送至霸上,刘邦西入咸阳,还军霸上,均指此。白鹿原北有灞河,南有浐河,东有陶峪河,东南与秦岭相连,形势险要,既是古长安的天然屏障,又是粮食水产品及薪炭的重要来源。白鹿原上还有薄太后墓、滕公冢(灌婴墓)等。站在霸陵之侧,极目西望,可见“渭水细如线,昭陵小如拳”。近观西安城,钟楼、雁塔等景物,尽收眼底。原中鲧鱼沟(原名荆裕沟)纵贯东西,长达30余里,鱼翔浅底,鹭鸣林间,狭谷幽深,瀑布深潭,景色千变万化。

白鹿原bɑiluyuɑn

在三原县东北部赵氏河与浊峪河之间、南部平原以北。南北长28.6公里,东西宽22.5公里,平均宽度5.1公里,面积137平方公里。原面北高南低,因河流切割而呈“L”形状。平均海拔700米。原名万寿原。唐武德五年(622),高祖李渊曾校猎于此,遇见白鹿,射而获之,遂更名为白鹿原。因地处浊峪河以东,又称东原。原上有唐李虎永康陵、高祖献陵、武宗端陵、敬宗庄陵。

白鹿原

位于西安东南, 灞河与浐河之间的黄土原地。东北稍高,向西南倾斜。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六七公里至十多公里。海拔高600~780米, 最高803.9米, 高出西安200~300多米。有鲸鱼沟自东南向西北流,注入浐河。原面分割为二,东北半部比西南半部高出百多米。《三秦记》载:周平王时(公元前770年),原上出现白鹿,故叫白鹿原。又因汉文帝死后葬于原上,坟名霸陵,故又叫霸陵原。原东侧是蓝武大道。因此,白鹿原有扼控蓝武通道之利。白鹿原北霸河东岸,正扼几条通道交汇之处,称霸上,为汉唐长安东通函谷关、武关、临晋关以东广大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白鹿原

古地名。在蓝田县西,灞、浐二水之间,南连秦岭,北至灞岸,东西7.5公里,南北20公里。相传周平王时有白鹿出游此原而得名。西汉文帝葬于此,故曰霸陵,又称霸陵原。后来,以霸为名的霸城、霸上等均在此原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5:03